在传统中医的视野中,痛风有着独特的病理阐释和认识。
从病因来看,痛风的发生多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外感风寒湿邪等因素相关。先天禀赋不足使得人体脏腑功能相对薄弱,尤其是脾肾亏虚。脾主运化,肾主水液代谢,当脾肾不足时,水湿运化失常,易聚而生痰。饮食不节是痛风发作的重要诱发因素,长期过食肥甘厚味、醇酒炙煿之品,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司,湿热内生。此外,外感风寒湿邪,痹阻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也是痛风发病的关键环节。
在病机方面,痛风主要是由于湿、热、痰、瘀痹阻经络关节所致。湿邪重浊黏滞,易阻滞气机;热邪与湿邪相互蕴结,形成湿热之邪,加重关节红肿热痛之症。痰浊是由水湿凝聚而成,瘀血则是气血不畅、经络阻滞的结果。这些病理因素相互交结,流注于关节,导致关节疼痛、肿胀、畸形等症状。而且,随着病情发展,痰瘀痹阻日久,还会损伤肝肾,加重病情。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为其治疗提供了丰富的思路。治疗上以清热利湿、化痰祛瘀、通络止痛为主要原则。在急性期,常采用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之法,选用薏苡仁、黄柏、苍术、牛膝等药物,以消除关节红肿热痛之症。缓解期则注重健脾补肾、化痰祛瘀,如使用黄芪、熟地、山药等健脾补肾之品,配合半夏、南星、丹参等化痰祛瘀药物,扶正祛邪,调整机体的脏腑功能和气血阴阳平衡,防止痛风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太乙堂杜保国医生正是基于这样的中医理论,为痛风患者带来有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