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型过敏性紫癜是一种由于血管炎引起的、以腹部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紫癜类型。其诊断需要综合考量患者的既往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以及各种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以下是对腹型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的详细解析。
一、既往史
在诊断腹型过敏性紫癜时,首先要询问患者的既往史。通常,起病前1-3周,患者可能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或曾进食过鱼虾、蟹、蛋、乳等易过敏食物。此外,应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以及接触花粉、虫叮咬、疫苗接种史等也可能是诱因。
二、临床表现
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通常位于脐周围或下腹部,疼痛可能呈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钝痛,并伴有恶心、呕吐、腹泻、便血等症状。由于血管炎导致肠壁水肿、出血,还可能引起肠不规则蠕动,导致肠套叠等并发症。此外,患者皮肤可能出现紫红色瘀斑,初期伴有瘙痒,关节受累时可能出现游走性疼痛、肿胀。
三、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诊断腹型过敏性紫癜的重要环节。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皮肤状态、疼痛部位等进行问诊和触诊。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早期症状明显,由于血管内血液进入肠壁引起疼痛,腹部绞痛为主要特征,疼痛位置不固定且持续时间较长。
四、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通过血液检查,如果发现白细胞以及血小板明显增高,且C反应蛋白等指标异常,则有利于对腹型过敏性紫癜作出诊断。
粪便检查:是诊断腹型过敏性紫癜的常见方式。如果在粪便中发现血液,以及寄生虫、寄生虫卵,同时大便颜色呈黑色,则可能为腹型过敏性紫癜。
束臂试验:通过给手臂局部加压使静脉血流受阻,检查一定范围内皮肤新出现出血点数目,来判断血管壁的通透性,也是诊断腹型过敏性紫癜的关键指标之一。
五、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检查可识别肠道与紫癜相关的改变,查看是否存在肠套叠等并发症。
内镜检查:如肠镜、胃镜等,可发现胃及十二指肠黏膜出现的病变,如散在或广泛的片状水肿、糜烂、出血及浅表溃疡等。
放射检查:如X光等,可发现肠套叠、肠坏死等并发症,进而帮助诊断是否存在腹型过敏性紫癜。
综上所述,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诊断需要综合考量患者的既往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一旦确诊为腹型过敏性紫癜,应尽早进行治疗,以抗组胺药物如盐酸异丙嗪、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等为主,同时尽可能寻找并祛除病因和致病因素,避免再次接触或服用可疑的致敏物品、药物及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