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胃镜的普及,萎缩性胃炎的检出率不断增加,而且逐渐年轻化,甚至发生波及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很多人得了胃炎总不喜欢就医,觉得以后注意饮食就会自愈的。南京太乙堂杜保国主任,擅长各种胃肠病的中医治疗。杜主任指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及癌前病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的减少,常伴有肠腺上皮的化生和/或异型增生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
通俗地讲,就是胃粘膜变薄了,分泌消化液的腺体减少了,再简单地说就是胃退变了。
萎缩性胃炎主要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表现为食欲减退、上腹胀闷,也可以有恶心、嗳气、烧心、上腹隐痛、腹泻,少数患者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贫血等情况,部分病人可以没有症状。
目前研究其一般与以下因素有关: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
2.饮食习惯如吸烟,饮酒,食物刺激,损坏胃黏膜的药物等;
3.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
4.遗传、免疫及个人体质因素;
5.重金属接触;
6.非萎缩性胃炎加重并演变为萎缩性胃炎;
7.其他:接触放射、贫血等等。
HP感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常见的病因,也是一类致癌因子。
慢性萎缩性胃炎除了因胃酸减少,引起消化不良症状外。还是公认的胃癌的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会演变成癌,临床统计每年的癌变率为0.5%~1%。有报道对萎缩性胃炎病人随访10~20年,发现其中有5%~10%的病人发生了胃癌。如果已经有上皮内瘤变,则癌变风险更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发展为胃癌的可能性为9%,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为74%。杜主任强调,慢性萎缩性胃炎一定要及时治疗,以防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