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位于右上腹,是人体中的腺体,具有调节人体代谢功能、防御免疫系统疾病等作用。肝病的症状有很多,包括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胃肠道症状、肝区症状等,但肝病的症状缺乏特异性,通常需要通过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1、黄疸:肝细胞损伤时,胆红素合成、代谢、胆汁排泄发生障碍,导致血清胆红素升高,可出现皮肤黄染、巩膜黄染等症状。如果机体出现溶血性黄疸,黄疸症状会更明显;
2、凝血功能障碍:肝脏是产生凝血因子的重要器官,当肝脏受到损伤时,凝血因子合成及活化受到影响,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常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甚至内脏出血等症状;
3、胃肠道症状:肝脏损伤后分泌的消化液减少,胃酸分泌增加,可引起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
4、肝区症状:当肝损伤较严重,出现肝硬化时,肝功能减退,可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蜘蛛痣及肝掌等症状。
除以上常见症状外,由于肝脏损伤,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人体抵抗力下降,可能会并发感染,常见于发热、畏寒、右上腹不适、乏力等症状。如果怀疑有肝损伤,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肝功能检查、乙肝五项等初步筛查,必要时可以进行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不滥用药物,不熬夜、不过度劳累,建议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肝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