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太乙堂中医院

首页 /

特色诊疗

/

文章详情

南京太乙堂范海旺主任:冬季血压难控,你的降压药该调整了吗?

季是血压特别容易波动的季节,有研究显示,冬季收缩压较夏天平均升高10mmHg,而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风险就增加35%-40%,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风险增加20%-25%。因此,在冬季心脑血管病患者及高危人群,需更加关注血压的季节性升高,及时调整降压方案以稳定血压,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高血压发作前期通常都会有预兆表现,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人群、更年期妇女、老年人等高血压的高发人群出现以下症状时,应引起警惕。

1、眩晕:通常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时发作;中午或傍晚出现短暂、轻微的头晕目眩也应警惕是高血压前兆。

2、头痛:大多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胀痛,有时甚至引发恶心、呕吐。

3、麻木:血压波动或升高时,全身小动脉出现痉挛,造成血管舒缩功能紊乱或动脉硬化,引起肢体局部供血不足,特别是长期患高血压且没有得到良好控制的患者,症状会更加明显。

4、耳鸣:主要表现为耳朵里会出现断续嗡嗡作响的声音,持续时间较长。

药物治疗是控制血压的核心手段,尤其对于老年人、平时血压波动较大、重度高血压的患者来说,冬季对高血压药物关注尤为重要。

1、明确目标值,加强监测

高血压治疗通常都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目前,大多数指南推荐的都是140/90mmHg以下,如果耐受,可以考虑降到130/80mmHg。但不同年龄、不同疾病的血压目标值也有所区别,具体的血压目标值还需要根据个人的具体病情而定。

冬季,特别是老年人,因为气温原因血压升高较多,波动范围增加,对以往服用药物的效果需要频率更高的监测,建议血压不稳定的高血压患者一天测量3次血压,即早晨、中午和晚上各1次。

2、调整药物,按时复诊

有研究显示,38%的患者在冬季都需要增加降压药物,以避免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根据季节变化及时调整降压治疗方案,可明显降低冬季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专家 MORE>
  • 戴春海 主任医师
    南京太乙堂中医院 中医肿瘤科
  • 张九方 主任医师
    南京太乙堂中医院 中医肿瘤科
  • 梁世界 主任医师
    南京太乙堂中医院 中医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