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预后差、死亡率高,如何提高肺癌治果,延长生存周期?南京太乙堂肿瘤名医戴春海院长指出:肺癌治疗除了应重视中西医结合以外,还要注重“分型辨治”与“症状辨治”相结合,以实现治病留人的目标。
戴院长认为虽然传统中医中没有“肺癌”这个病名,但依其症状体征可归属于中医学“肺积”“息卉”范畴。其依据是《难经》云:肺之积,名曰息卉,在右肋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肿瘤病机的核心是正虚邪实、毒瘀互结,正虚主要是先天禀赋不足,藏腑虚弱和后天失调,劳累过度、情志内伤,气血不足,日久则生积,如《医宗必读∙积聚》所云:“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邪实主要是邪毒、痰湿、瘀血,其中邪毒包括吸烟、大气污染,以及病毒、真菌毒素、放射性物质等等。
肺癌在病理演变过程中,痰瘀互结壅滞肺部,导致病情进一步扩散加重。,痰随气动,痰毒流窜皮下则皮下痰核,流窜于骨则骨痛,流窜于脑则头痛目瞑,流窜于心、肾、则心肝肾俱病。
戴院长提出,我国大部分肺癌确诊时,已经到了中晚期了,手术和放化疗既难以完全消灭癌细胞,又会损伤元气。故此肺癌治疗首先应遵循中西医结合的原则,即在术后及放化疗间隙里,采用中医药予以辅助治疗。治疗应以扶助正气为主,祛邪消积为辅。
手术前宜以健脾和胃、气血双补为主,以促进康复;手术后康复则宜以益气、活血、解毒为主,以提高免疫功能,减少复发转移。
化学治疗期间:宜补气养血、健脾和胃、滋补肝肾,以减少化疗毒性,提高化疗完成率,提高化疗。
放射治疗期间:宜养阴生津、活血解毒、凉补气血,以减少放疗毒性,提高放疗完成率,提高放疗。
至于肿瘤缓解期或稳定期,则当以益气、解毒、活血为主,同时结合辨证论治,以提高免疫功能,抑制肿瘤发展。
在肺癌中医辅助治疗上,要把握一个,就是“分型辨治”与“症状辨治”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