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瘤医生互联网医院
首页 / 特色诊疗 / 文章详情

刘强医生 夏季心脑血管 更要注意避暑

肖瘤医生互联网医院
肖瘤医生互联网医院刘强主任医师
刘强|主任医师

脑部疾病

夏季温度高湿度大,空气含氧量降低,对心脑血管不太友好。如果在炎热的夏季,有胸闷、胸痛、四肢乏力、失眠、烦躁、头晕等症状时,一定要注意。这不一定是中暑了,也不要因为病症一闪而过就忽略,这也可能是心脑血管发出的求救信号。不妨用以下方法,给血管“降温消暑”。

刘强医生,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主任医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东省杰出医学人才,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擅长治疗恶性肿瘤复发转移及其术后放化疗后不良反应,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湿热病、失眠等有丰富临床经验。

为何夏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1、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对氧气的需求量增加,但因气温高、空气湿度大含氧量会降低,而人体为了散热,会促使血液集中于体表及四肢,导致心脏、大脑的供血相对减少,如出现情绪激动等诱因,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作。

2、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出汗较多,体内水分流失增加,如饮水量不足会促使血液粘稠,血流减慢容易形成血栓,易发生心梗、脑梗。

3、夏季大家喜吃冷饮、喝冰水等,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腹泻等症状,引起钠、钾等电解质紊乱,如不及时纠正,可能导致脑细胞、心肌细胞功能障碍,从而诱发脑卒中、心肌梗塞等。

4、夏季部分老年人不开空调,高温燥热天气会加重老年人的睡眠障碍,引起血压波动、循环障碍,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夏季心脑血管如何避暑?

1、饮水是关键。

刘强医生表示,夏天人体会处于轻度脱水状态,老年人的感觉相对比较迟钝,很多人因为不渴而不主动喝水,但是要记住不渴并不等于不缺水。为足够有充足的血容量使血液得稀释,要做到“不渴时也常喝水”。

2、老年人,建议多喝白开水。

每天饮水量应不少于2500毫升,24小时的尿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一天中血液黏稠度从深夜到早晨,再到上午都是呈上升趋势,所以在睡觉前喝水,可降低细胞容积值,降低血液黏稠度。

3、饮食要清淡。

夏季饮食上如果喜好味重、油腻,那么消化器官就会需要更多的血液帮助消化,这样就使得流经大脑的血液减少了,为脑梗塞埋下“祸端”。因此,刘强医生建议,夏季的饮食原则是低脂、低盐、少糖、少油、低胆固醇,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鱼、蛋、豆类食品,常喝绿豆汤。另外,还可以多吃醋、山楂等能降血脂、软化血管的食物。

4、空调使用要合理。

中老年人一般会有一些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慢性疾病,而人们夏季喜欢把空调温度调得很低,导致室内外温差很大,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的,进出房间很难适应一冷一热的温度变化,就会导致脑血管不断收缩、舒张,出现脑部循环障碍,发生中风。

刘强医生建议大家合理使用空调,温度设置低不能低于26℃,室内外温差好不超过8℃。睡觉时不要贪凉,可防止因感冒引起中风。其次,注意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室内应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正常体温,以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增强肌体抵抗力。

以上是对“刘强医生:夏季心脑血管更要注意避暑!”的介绍,医生建议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尽早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和针对性治疗,在医生指导下药物,避免用药风险,有需要的朋友点击上方按钮,可直接挂号。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预约挂号

热门文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