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的生理变化导致,可分为生理性改变和病理性改变。其中子宫颈的病理性改变又可分为单纯性糜烂、颗粒型糜烂、乳头状糜烂、癌前病变以及恶性肿瘤等类型,不同类型的糜烂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
一、子宫颈的生理性改变
生育年龄女性雌激素分泌旺盛,可引起子宫颈柱状上皮外移覆盖子宫颈管表面,而取代光滑的子宫颈黏膜,出现类似糜烂的表现,此为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
二、子宫颈的病理性改变
1.单纯性糜烂:子宫颈表面单层柱状上皮细胞代替增厚的鳞状上皮细胞,糜烂面比较规则,且覆盖面积较小,炎症浸润较浅。此时患者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仅在妇科检查时发现宫颈有糜烂样改变,而且可能并无肉眼可见出血点。如果病情持续发展,则会出现白带异常增多,并伴有发黄或淡黄色、脓血性等症状,还可存在接触性出血。
2.颗粒型糜烂:是由于子宫颈糜烂愈合过程中,新生的鳞状上皮不完全覆盖子宫颈口,形成微小裂隙,残留的腺体分泌物滞留在此处,呈现多个凹陷,形如小米粒样的花冠状突起。颗粒型糜烂的症状与单纯性糜烂相似,但阴道分泌物呈白色、质稠似鱼腥味,伴臭味。若病情继续发展则可能出现同房后少量阴道流血或点滴出血,严重者还会出现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等情况。
3.乳头状糜烂:由子宫颈糜烂进一步发展而来,在糜烂面上突出多个大小不一的乳头状赘生物,且赘生物顶端钝平,不易剥脱,常紧贴于子宫颈表面或插入到宫颈管内,触之易出血。乳头状糜烂患者的常见症状包括阴道排液增多,且液体为稀薄水样,甚至米泔样,合并感染则表现为大量恶臭味脓性分泌物排出,还可能会伴随腰骶部疼痛、下腹部坠痛及同房后出血等症状。
4.癌前病变及恶性肿瘤:当糜烂面深达Ⅲ度,尤其是重度糜烂,长期受炎性刺激可能发生癌变,因此需要及时进行治疗。此外,若有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16岁、初产年龄晚、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也可能增加患宫颈癌的风险,需提高警惕。
对于糜烂程度较轻的患者而言,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消糜栓、保妇康凝胶等药物治疗,以促进炎症吸收。而对于中、重度糜烂的患者,则可以采取激光、冷冻或者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内衣裤,以免加重病情。
上一篇:右卵巢囊性占位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宫颈糜烂电灼术的危害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