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平孝
主任医师
咸阳肿瘤医院
肿瘤科
肝脏的主要功能是分解和存储肠道吸收的营养物质、分解酒精和多种有毒物质、产生凝血因子,由于肝细胞生长失控而形成的癌症,被称为原发性细胞。
原发性肝癌的恶性程度高,早期大多没有症状,发现时往往已是中晚期,且治疗后复发率和死亡率较高。生活中,一些因素稍不注意,就会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例如:
1、喝酒
酒精进入人体,会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但一段时间内,肝脏只能清除一定量的酒精,过量的酒精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损害。
短期内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毒,会让肝脏组织因缺氧而坏死,长期喝酒会影响脂肪在肝脏内的代谢,导致酒精肝,如果不及时治疗,情况再次恶化,可能会变成肝硬化,更严重的会致使肝癌。大量饮酒还可能并发消化道出血、腹部大量积液的情况。
2、黄曲霉毒素
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的致癌物清单中显示,黄曲霉毒素属于一类致癌物。黄曲霉毒素是霉菌毒素中毒性大、对人类健康危害极为突出的一种,毒性是砒霜的68倍,0.1g就足以致癌。
黄曲霉菌容易在水分含量较高的水果、禾谷类作物、油料作物籽中寄生繁殖和产生毒素,使其发霉变质。我国肝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黄曲霉毒素有很强的肝脏毒性,其污染水平与原发性肝癌发生率呈正相关。
3、乙肝
在中国肝癌中,85%有乙肝病毒感染史。肝炎→肝硬化→肝癌,常被称为“乙肝三部曲”。
4、肥胖
肥胖可以引发脂肪肝,也增加肝癌风险。肥胖后肠道内的革兰氏阳性菌菌群增加,使肝细胞老化,从而更容易癌变。如果置之不理,脂肪肝可能会持续导致炎症,反复刺激,进而造成肝硬化,再转化为肝癌。
上一篇:身体哪些地方可以分辨肝脏好坏?
下一篇:食管癌早期症状及如何预防食管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