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季在于春,养生就要从春季开始,那么女性春季如何养生?
春捂秋冻下厚上薄
俗话说得好,“春捂秋冻”,春天初步回暖,纵然阳气渐生,阴寒却未尽,温差幅度较大,出于保暖御寒的需要,春季时人们仍然需要“捂一捂”。春捂原则是"下厚上薄",捂的在于背、腹、足底。
中医有言:“腰者,肾之府”。由于肾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尤其是女性更要注重下半身的保暖,保护自己的腰腹部不受寒冷侵袭。腰部在人身体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腰部的位置还正好是肾脏的位置。
作息规律早睡早起
《内经》指出:春,“夜卧早起,信步于庭。”春天应顺应天时,早睡早起,多到室外活动,舒展形体。春眠太久,可能会造成新陈代谢功能下降,致气血运行不畅,身体亏损虚弱。
适量运动强身健体
春季养生保健离不开一个“动”字,这就要求人们要勤于动,不要懒,动则促进气血周流,懒则气血流通缓慢。春天适量地运动锻炼,可增强体质、增强机体免疫力与抗病能力,减少全年疾病发生几率。
调节情志保持愉悦
春季肝阳亢盛,心情过于抑郁会导致肝气郁滞,容易引发情绪病、肝病等。因此,不要轻易动怒,保持良好的心情,可通过与家人好友春游、莳花弄草等方式为生活增添乐趣。
温和进补少酸多甘
立春之后,进补量就应逐渐减少,以适应春季舒畅、升发、条达的季节特点。根据五味入五脏的原则,酸入肝,酸性食物有收敛作用,可阻滞气机,不利于春天阳气升发;而适当吃甘甜的食物,有利于补益脾气,避免肝旺克脾,因此春季养生宜减酸增甘、补养肝脾。
哪些女性,需要在春季注意养生?
1脾虚
脾虚者日常往往出现面目欠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纳少腹胀,大便溏薄等症状。中医五行认为木克土,若肝气调达升发失司,可致肝气郁结,对于素来脾胃虚弱者而言,肝木乘脾,会进一步加重脾虚症候,故可出现胸胁满闷、纳谷不馨等症候,甚至夏天发生泄泻的疾病。
2阴虚
阴虚阳盛者平时多见形体消瘦,口燥咽干,潮热面红,盗汗,大便干结等表现。中医认为肝藏血,为阴脏,而其性喜温升、条达,故有“体阴而用阳”的说法。春季肝气旺盛,若出现肝气郁结或疏泄太过,加之素体阴虚而阳盛,则易肝阳上亢,发生头晕、头痛、脑血管意外、经行头痛等疾病。
3肝郁脾虚
此类人群平素即有肝火偏旺,易怒暴躁,加之胸胁满闷、纳谷不馨等症候。春天阳气生发,肝气充盈,使得肝木乘脾更甚,进一步加重症候,往往出现情绪焦虑或精神抑郁、便溏、胸胁作痛等,这均与情志因素息息相关。这也是三类体质中尤其需要注意的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