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气温从冬寒向春暖过渡,但冬寒尚未完全褪尽,寒邪时作,要警惕“倒春寒”,若不注意保暖,则易外感寒邪而生病。南京太乙堂中医院中医心脑血管科范海旺主任认为,此时养生应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建议升发阳气,养阳防寒。
阳气是生命之本,是人体的一个免疫力体制。阳气不足,人就会生病。阳气完全耗尽,人就会死亡。它具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的作用。阳气虚就会出现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内经·灵枢》上称:人到四十,阳气不足。损与日至。意思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阳气会逐渐亏耗。只有当阳气升发起来,才能有更好的机体保护能力。除了通过晒太阳补充阳气,还可以这样做。
一、按摩腹部
上午10时前后及晚上睡前,仰卧床上,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在肚皮上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200次左右。这个动作可强壮脾、胃、肠,提高消化系统功能,又可排除脾胃湿毒,腹部保暖,提高睡眠质量。
二、拍一拍背
背部属阳,适当拍打按摩背部可以提升阳气。手指并拢,掌心部位中空,沿着脊椎向下拍打到腰骶部位,反复几遍;然后双手搓热,温捂腰部,每天1次。
三、多吃助阳的食物
一些食物如韭菜、葱、姜、蒜等也是可以帮助提升阳气的。韭菜性味甘辛温,具有温肾助阳、益肝健脾、行气止痛、止汗固涩等功效,春季多吃韭菜正合适。日常的菜肴也可以多用葱、姜、蒜等调味,有助于提振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