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视力是指定义为视力低于正常值的一种情况,根据世卫组织标准,如果双眼的矫正视力大于0.05且小于0.3,则视为低视力,目前来说很多低视力是无法治好的,但许多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可以改善视力,控制病情的进展,那什么是低视力,低视力的原因是什么因素?我们来看看。
眼睛对人体具有十分重要,它可以通过帮助学生我们看清周围的事物,如果没有眼睛出现一些问题,会严重影响到社会生活环境质量。许多人在学习生活中不注意保护眼睛,很容易导致眼部功能方面出现异常,出现低视力。
一、低视力是什么意思
所谓的低视力就是指双眼的视力低于正常生活水平的情况。由于社会各个方面不断发展能力水平进行不同,对盲和视力损伤的评价技术标准也是一个不同的。无论是人民卫生服务组织学生还是我国,都是可以根据矫正视力的值来规定是否为低视力的。矫正视力指的是配戴眼镜矫正之后视力所能达到的状态。
根据卫生组织,双眼矫正视力是大于0.05,小于0.3,可视为低视力。我国的低视力分为两类,一类低视力是指小于0.1~0.05的矫正视力,第二类低视力是指小于0.3~0.1的矫正视力。如果矫正视力小于0.05,则可视为失明。
二、低视力可以治好吗
低视力是不能治好的,但患者仍然可以通过治疗控制眼部的进展,恢复视功能。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引起的低视力是不可治疗的,如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白化病、先天性遗传性小眼球等原因引起的低视力,一般是不能治疗的,无法通过治疗恢复视功能。
但还有就是一些低视力是可以通过治疗的,比如因白内障引起的低视力,可通过使用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方法进行有效治疗,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展导致的低视力,可通过内部控制管理血糖、激光等方式主要治疗。早期的青光眼及进治疗,也可以为了避免视神经萎缩的发生。此外,儿童弱视导致的低视力,可通过配镜以及相关的弱视训练提高自己视力,提高对于患者的生活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