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儿童医院

首页 /

特色诊疗

/

文章详情

上海成“胖墩”高流行地区!六一儿科专家对策来了

根据2017年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营养学会等单位联合编写的《中国儿童肥胖报告》,1985年至2014年间,我国7岁以上学龄儿童超重率由2.1%增长至12.2%,肥胖率由0.5%增长至7.3%。

到2020年,7岁及以上学龄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将达到22.3%,超重肥胖人数将达到3941万;2030年,7岁及以上学龄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将达到28.0%,超重肥胖人数将达到4948万。

相关数据显示,在本世纪初,中国城市儿童的肥胖问题已经十分突出。一组来自“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的数据则显示,大城市的儿童肥胖率增幅十分惊人。从1985年到2000年,北京城区7-18岁男生的超重肥胖率从5.3%上升至27.0%,女生的超重肥胖率从4.7%上升至25.9%。沿海大城市7-18岁男生的超重肥胖率从1991年的7.6%上升至2000年的23.6%,女生的超重肥胖率从4.2%上升至13.6%。由于我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中小城市儿童肥胖率低于大城市,但也存在上升趋势。从1985年到2000年,沿海中小城市7-18岁男生的超重肥胖率从2.7%上升至19.3%,女生的超重肥胖率从0.9%上升至10.7%;内陆中小城市7-18岁男生的超重肥胖率从0.6%上升至10.3%,女生的超重肥胖率从2.0%上升至6.3%。进入21世纪后,我国儿童超重肥胖率增长速度加快。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7~18岁城市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7.1%、11.1%,城市女生分别为10.6%、5.8%;农村男生分别为12.6%、7.7%,农村女生分别为8.3%、4.5%。儿童肥胖已呈全国流行趋势,特别是在农村学生中增加迅速。

上海纽约大学一项2014年对上海儿童的调查也发现,参加调查的上海7个区县73所小学一年级儿童中,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是46%和24%,这个比率已经超过了美国儿童的平均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儿童肥胖或超重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在不同性别、各类经济社会背景家庭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儿童肥胖或超重问题。在参与调查的上海儿童中,女孩的超重和肥胖率总和约为28%,男孩为33%。来自高收入家庭的儿童超重率约为45%,而低收入家庭也存在约41%的超重率。城镇和农村户口儿童的超重率都是约46%。

肥胖是指一定程度的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它不是指单纯的体重增加,而是体内脂肪组织积蓄过剩的状态。由于食物摄入过多或机体代谢的改变而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造成体重过度增长并引起人体病理、生理改变或潜伏。

判断一个人是否肥胖,目前常用的指标是体重指数,又叫体质指数,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BMI指数。它是一种计算身高比体重的指数。具体计算方法是以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即BMI=体重/身高的平方。研究表明,大多数个体的体重指数与身体脂肪的百分含量有明显的相关性,能较好地反映机体的肥胖程度。

研究发现,儿童期的肥胖多与成年后的肥胖呈现相关性,进而会成为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

1.增加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儿童青少年期的肥胖多造成胰岛素抵抗,进而增加成年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此外,青春期女孩的肥胖多有雌激素分泌过多,出现类似多毛、痤疮、经期紊乱等不适,严重者还可导致不孕。

2.增加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率。调查发现,肥胖患儿高血压的患病风险是正常儿童的3倍。超重和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的儿童青少年也多伴血脂异常。

3.心理及其他系统的影响。肥胖儿童多出现一些心理社会学影响,例如自卑、情感疏远、焦虑和抑郁等。此外,肥胖是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儿童胆石症常见的病因,严重者还可诱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如何对肥胖儿童进行干预呢?

儿童肥胖干预的目标是身高稳定增长,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使其逐渐达到正常的BMI。

1.饮食干预

首先,儿童青少年肥胖的饮食干预可以采用交通灯饮食干预模式,即将食物分为3类,

红灯食物——高糖类、油炸食品、黄油、奶油、冰激凌等。

黄灯食物——谷类及其制品、奶类及其制品、果脯等。

绿灯食物——蔬菜类、杂粮和杂豆等。

儿童青少年应减少红色或黄色食物的食用,而更多地应食用绿色食物。在孩子食物多样化,满足身体能量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避免摄入高热量低营养的食物,如碳酸饮料、“快餐食品”等。另外,肥胖儿童应按时定量进餐,尤其是早餐,避免日间过多食用零食,增加额外的能量摄入。

2.运动干预

饮食干预是减少了能量摄入,而运动干预是增加能量消耗。儿童青少年应每天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至少60分钟,也就是运动中感觉微微气喘,但是能够说出完整语句的运动。骑自行车、慢跑、打排球等都是很好的有氧运动。同时应减少非学习必需地面对屏幕时间、久坐时间。

3.家庭和社会干预

社会应加强对家长关于健康养育方面的知识普及,从而塑造父母合理膳食的表率作用。同时,应注重对肥胖患儿的心理干预,儿童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

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专家 MORE>
  • 吴琴琴 副主任医师
  • 温树勤 主任医师
  • 刘新琼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