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是由各种病原菌感染引发心肌细胞,心内膜、心外膜的炎症反应。根据感染病原菌的不同,可分为病毒性心肌炎、细菌性心肌炎,立克次体心肌炎、锥虫病等。心脏感染病原菌后常引起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坏,临床上患者常有胸闷、心前区隐痛、心悸、乏力、恶心、头晕等症状,严重者常致恶性心律失常、心衰而引发死亡。
心肌炎患者在发病前1—3周,常有发热、咳嗽、咽痛、腹泻、呕吐、肌肉酸癌等症状,患者中以女青年居多。在发病时带有多汗、疲乏、心慌、气短、头晕、心前区间痛、手脚浮肿等。
大多数病人疼痛剧烈甚至难以忍受,有濒死感,持续时间有时不是很长但有的时候疼痛甚至好几天。患者服用药物也不能缓解疼痛,疼痛很难让人们承受,疼痛的感觉在患者身上表现的都有所不同。某些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可无胸痛而表现为惫性左心衰竭,胸部紧缩感或极度虚弱等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头晕,恶心,食欲不振,在重症患者出现心衰时,可有心悸,气短,端坐呼吸,水肿等症状。
慢性心肌炎患者体征:轻者心脏不大,或只有暂时性扩大,原发感染控制后,绝大多数可自行恢复。心脏显着扩大者,说明病变广泛而严重。心动过速较为多见,心率增快多与体温升高不相称,心率过慢也为心肌炎可疑征象。心尖区第壹音减弱或分裂,并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偶闻舒张期杂音,半数以上患者可有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表现,有奔马律及交替脉出现,甚至出现血压下降,心源性休克。
上一篇:心脏支架心脏搭桥四大误区
下一篇:老年冠心病吃什么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