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疖肿如何治疗,外耳道疖肿多为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或洗澡时及游泳后外耳道积水,使局部表皮软化,易被细菌侵入感染。另外,化脓性中耳炎脓液的浸渍,以及某些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也可诱发。那么该病如何治疗呢?
就医后根据医生建议,原则上是控制感染,引流脓液。
可用硫酸多粘菌素E及硫酸新霉素混合液滴耳,每次3滴,每日3次。稀释后的酚甘油或一定比例的鱼石脂甘油棉栓留置外耳道内,或局部涂中药消肿散加达克罗宁黄连素软膏,必要时给抗菌药物及镇痛药。局部热敷、理疗或普鲁卡因封闭治疗。疖肿已有波动者,可行切开引流。反复发病者,应注意有无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肾炎、营养不良等,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治疗原则:取在早期促使炎症消退,局部化脓时及早使脓排出体外,并及时减轻或消除全身性不良反应。
1、初起红肿阶段可先选用热敷或透热、超短波、红外线等理疗,每4—6小时一次,每次20-30分钟。也可敷贴中药金黄散、玉露散或西药龟石脂软膏。
2、已成脓阶段见脓点或有波动感时,停用上列各种方法。改用石炭酸点涂脓点或用针头、刀尖将脓栓剔出。出脓后敷以呋哺西林、依沙吖啶湿纱条或玉红膏、黄连膏,直至病变消退。禁忌挤压化脓病变。
3、全身反应较重时如恶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应用抗菌西药,常首选青霉素或磺胺甲曙唑加甲氧苄啶或用中药仙方活命钦、普济消毒饮等。
4、外耳道疖病除了用上述处理,在外耳道疖消隐期间,可用中药防风通圣散或三黄丸。有糖尿病者更需相应的方法。
用药治疗应就医后医生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开具处方,上述方法为一般情况下的治疗方法,具体药物用量和方案仍需专业医生诊断开具,切勿自行用药。
下一篇:外耳道疖肿有哪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