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破裂不应成为孩子人格破裂的缘由
发布时间:2024-10-17 16:25:39
发布时间:2024-10-17 16:25:39
这一位来求询的妇女,仿佛带来了一个隔世的故事。她很悲痛地说,自己能承受所有的不幸,却难以忍受女儿对她的无情无义。像极大多数的都市人一样,她只有一个孩子。当女儿渐渐长大,对母亲越来越疏远的时候,作为母亲的悲痛是无法言喻的。因为她心中明白,就是为了这个唯一的女儿,为了让女儿不要失去无法替代的母爱,她才留在家中,过着貌合神离的夫妇生活。一年又一年地过去了,她发现自己的“牺牲“是无价的,女儿不但没有丝毫感激之心,而且还对她怀着深深的成见。这才使她不胜惶惑。
有时候她又能原谅女儿,她毕竟还是一位少女,又怎能要求她明白这失和的夫妻间的恩恩怨怨呢!
在下乡的年代里,她与他相识。在还未弄清楚他的家在上海的哪个区,父母是什么职业的情况下,她已经成了他的未婚妻。那年代的人们对物质没有更多的要求,都是吃差不多的菜,唱一样的歌。青春的激情一旦冲破了虚伪的“道德说教“,走到一起的男女便相依为命,互相安慰。一起从农村返回城后,才发现,丈夫的家原来是如此的气派、沉闷,如此的人情淡漠。这是一个大家族。叔叔伯伯嫂嫂婆婆都住一幢楼。在过道相遇只有莞尔一笑,却从无招呼声,更无人会窜门。她作为一个“下只角“的贫家女儿,嫁到了这“画古墙破树高“的深宅大院,惶惶然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一如是个小心翼翼的“外戚“。丈夫一回到了家,竟然与在农村判若两人,变得不可理解,日渐疏淡。她人虽在这里,心里却对这屋子没有家的感觉。人说“道不同不相为谋“,而夫妻问情趣不合,日生间隙,最是无可奈何。
在许多凑合型的家庭中,独生子女是唯一联结婚姻的纽带。而在夫妻感情已红破裂的状况下,独生子女却会成为难以离婚的人质。
对于情感破裂的婚姻,美国人说:为了孩子应该离婚。而在中国则有“为了孩子,苟且下去“的说法。
长期的情感不和及问或爆发的“战争“,使得女儿幼小的心灵饱受担惊受怕的折磨。她总是睁大着眼睛,无奈地听着父母因情绪冲动,不顾女儿在场,大声地进行争吵。而父母却没有想到他们的行为已经带给孩子深深的心灵创伤。
直到有一天,父母们又为了不知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争执起来。在一边做功课的女儿突然一人独自笑起来。父母都惊奇地看着她,甚至忘了自己的争论。女儿对着莫名奇妙的父母说:想想真是很好笑的,小时候一见您们争吵,我心里就很害怕,禁不住要想:“万一您们离婚了,我怎么办“。现在我终于想明白了,无论您们怎样吵架,我只管自己好好活下去。您们即使离婚了,也与我无关。离婚的人不要太多噢。这样想好了,才觉得您们的吵架真有趣,我如在看电视剧似的。“
女儿的这番话,不但表明了自己曾经是受了多大的伤害,也表明了现在她对父母的已经“不关疼痒“、无足轻重的态度。只可惜当妈妈的这位求询者,不但没有及时处理好与其父亲的关系,也没有及时协调好与女儿的情感联系。她没有对女儿的言外之意引起足够的重视。反而认为女儿已经长大了,该让她独立去应付生活与学习,而她自己便一心扑在所谓的“事业“上,忙着做节目,写书稿等,夜归的时候越来越多,回娘家的日子也越来越多。她以“事业“为由逃避作为一个主妇的责任,更是残忍地逃避作母亲的责任。她确实是一个不尽责的母亲,她害怕面对女儿的谴责,却又不愿放弃自己的生活方式。她想得到女儿的温情与理解,却又无心仔细去研究、了解、关怀她的内心世界。她以为只有多挣钱,多给她花,才能稍微弥补自己做母亲的缺憾。女儿接受了她的钱,很习惯地每天问她:您给我带了什么回来。母亲愠怒地反问:您怎么把我当成了您的钱包?
女儿您除了有钱还有什么?
这于母亲真是一个意外的打击。这令她回想起女儿小时候曾多么希望有一位能在晚饭后帮她做好汤圆,早上煮给她吃,并会给她梳漂亮小辫的妈妈。可她总是忙忙忙。只会用钱去买,而不会自己动手做。现在眼看着女儿在中学里学习成绩出类拔萃,老师同学--致称赞她是个有礼貌、讲文明的好学生。可是她在家里对父母不理不睬,有事直呼其名,平时一副不屑一顾之神情。这种明显的两面性人格,使当母亲的深为忧虑。她对我说:她无论怎么待我,我都忍受下来了,但是我却为她担忧,因我发现她的情感有问题。偶然在假期里闲聊时,她问我,“为什么我没有思念的体会呢?无论是谁,待我多好,他(她)走了我都不会思念。“这令我自己也感到奇怪。
这位求询妇女是一位教师。她对心理问题有所了解。但是却不懂得如何矫治与调节。
通过她所叙述的情况与其女儿的种种行为,我告诉她,她女儿是一个有个性、易偏激的情绪化少女。由于他们夫妻失和,从小便带给她忧虑甚至是恐惧。因此她的人格成长或许是有些偏差的。因为她从小便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加之她的母亲也是一位性格倔强的妇女,顾及了自我意志的实现,却忽视了对女儿的必要的关怀与照顾,使她因此而产生了对母亲的责难之意。
父母间的抵牾是客观的,不管如何发展,都不能忘了对子女的关怀。如因此而忽略了给予子女必要的关注,这便是家长的责任。孩子们或许有一天会理解父母的难处,但也许未必会原谅父母对孩子情感需求的忽视。而她女儿的种种态度,正是要求母亲更多关怀的表现。如果母亲能够重视并接纳她的正当要求,给予她足够的温情与爱,那情况是会改观的。
那位母亲痛定思痛,克服了自己不敢亲近女儿的弱点,重新调整与女儿的关系。她原来害怕与女儿亲近是因为怕被她的冷漠伤害,并生怕女儿的脾气越来越暴躁,与她保持距离是为了相安无事。
现在她按照在求询时讨论的策略行事。在入寝前,她坐在女儿的床前,用手抚摸她的脑袋。并用梳子帮她不停地梳头。这是女儿幼时便很盼望母亲为她做的事情,可惜全被妈妈以忙为借口废弃已久。现在,妈妈的手一接触到女儿的身体,自己的心中便生出一股说不出口的暖流在撞击着心房,使心情变得柔和、轻松、亲切。她继而又把手伸进了女儿的背部替她搔痒痒,才发现她居然正在患皮症,背部全是点点粒粒的小痘子。母亲着了急,女儿才说发皮炎已有好久了,这令母亲很是惭愧。母女俩就这样说着话儿,直到女儿安然入睡。连着好多时日,女儿与妈妈的闲话越来越多。说同桌的男生如何傻气,说班上的女生如何与老师争吵。母亲的心像一块磁铁,母亲的手像是魔力无边,逝去已久的温馨又在她们的心中重现,带给她们融融的春天。
在3月8日那一天,妈妈意外地收到了女儿的一封信。这是她无论如何也梦想不到的。她颤颤地拆开了那封信,女儿的娟秀的字像她的一颗纯洁的心,一个个向她扑面而来:
妈妈:
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到了,这是全体妇女的节日,我要祝您节日愉快,妈妈!
在这里我要给您提个意见:妈妈,希望您能够诚实些。记得有人告诉过我“信“字的由来。即可折成人、言两字。这说明人说的话要讲信用。这句话我一直奉为哲理,而您的词典里却没有这个字,您一再违背自己的话。
早在我刚开始记忆时,您就经常骗我。那时我还不能分辨是谎言还是承诺。可渐渐地我分清了那是连善意的谎言也不如的胡编乱造,信口搪塞。您似乎说过就忘了,转眼就不当一回事,好像没说过。可是您知道吗?我却能记住。那个喊狼来了的小孩只能骗人两次,我却何止两次!我对您很冷淡是因为我已经不相信您。您总是说我这个孩子怎么这样,可这实在是您自己造成的。
以前我一直没有告诉过您我的这个看法,那是希望有一天您忽然不说谎了。现在,我之所以在您的节日告诉您是希望您能把它当作一条建议,改正缺点。
我想,虽然现在的时代正在起着飞速的变化,社会也发展得很快,但是“诚实“这一中国历史几千年传下来的做人准则还是不会改变的。纵然它一时难以实现,也许它暂时会使您遇到一些小小的挫折,可终究会对您起很大的帮助的。
好了,就说这些吧!尽管这是在提意见,但我还是要祝您节日过得愉快!
此致
敬礼
女儿小丹
读着这封情真意切、义正词严的信,妈妈的内心波一阵深深的歉疚心占据。在无生存之忧的现代社会,生个孩子很容易,但是培养他们健康成长却太难太难。这是因为作为家长的成人们很多本身就有各种缺陷,包括人格偏差的问题。也许,正因为如此,家长们才更要注意到这个问题。
妈妈的内心又充满着对女儿的感激。她为这迟来的理解与关怀而感到由衷的欣慰。她久久地拿着这封信,直到女儿进门,才收起来对女儿说:“谢谢您的信,我会改正缺点的。“
女儿莞尔一笑,非常满意地吁出了长长的一口气。那是母亲近年来看到的女儿最温馨亲切灿烂的笑容,多年的隔阂消除了。她们母女的心意又重新沟通。妈妈把女儿的信放在随身的包袋里,天天带着它,感受着女儿的一片心意。那是一位母亲对女儿的无法言喻的爱,也是女儿对母亲的一份青春的期待。
这是一个并没有复杂情节,而只有微妙心态的求询案例。但是它却带给人们深深的思索。现代社会为人们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提供了方便与可能。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方式生活的家长们,都必须重视由此带给子女的不良后果。
说得更明白一些。家长们可以因情感不和而分居、离婚,这在今天已不是不可理解之事,可以作为个人私事由家长们自己妥善处理。但是千万别让这些事情弄昏了您的头脑,而忽视了对子女的关心、培养与教育。对子女的关爱培养与处理您个人问题并不矛盾。您可以既处理好自己的私事义不误对子女的培养。
感情破裂已无法愈合的夫妇,在心烦意乱之余,很难顾及子女的心态。而恰恰在这种状态下,家长的心理问题将波及影响到子女的人格健全与心理健康。这种人格异化是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的。
作为子女的一代青少年们,在这个特殊的年代,也要有胸怀去承受、容纳父母们的种种生活态度与方式。即将要跨入21世纪的现代青少年,不但要能承受父母的缺点、错误,甚至是病态心理与行为,更应该去积极地帮助他们走出不合理生活的怪圈,去创造属于他们的新生活。
如果具备了这样的见识与胸襟,就能使自己日渐成熟,走向独立,成为明日社会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