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声音及表情对婴儿行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4-05-15 18:05:42
发布时间:2024-05-15 18:05:42
如果您想要您的宝宝爬到您的面前,什么情形将对他的行为产生最大影响呢?仅仅让他(她)看见您?还是躲在门后,让他(她)只听见您的声音却看不见您。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崴仕和斯特里亚诺①做了一项实验。
尽管有89名1周岁的婴儿被邀请参加实验,但最后只有45名(24名女婴和21名男婴)被留了下来②。
研究人员让婴儿坐在地上,20厘米以外有一个深28厘米的坑,底部是用有机玻璃制成的。婴儿的任务是什么呢?即爬过这个坑和妈妈相会(存在潜在威胁的情形)。
研究人员想出了三种不同的实验条件:
“面孔与声音并用”条件:母亲在坑的对面微笑地看着婴儿,并和他(她)说话;
“面孔”条件:母亲仅在坑的对面微笑地看着婴儿;
“声音”条件:母亲背对着婴儿看着电视屏幕,并和他(她)说话。
研究人员计算宝宝爬过坑所用的时间。
结果如下:
“面孔与声音并用”条件:婴儿平均用50秒爬到妈妈身边;
“声音”条件:用时1分半;
“面孔”条件:婴儿用了3分多钟时间才爬过坑。
当母亲微笑地看着婴儿并和他(她)说话时,婴儿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任务,我们对此并不感到惊奇。相反,与我们原来的想法不同的是,母亲的声音似乎比她的面孔对宝宝更具吸引力。
为什么婴儿对母亲的声音信号比其面部表情信号更加敏感呢?首先应当说明的是,人们在诸多动物身上也得出了同样的实验结果。进化过程中保留这种能力可能是有意义的。的确,对声音信号的敏感能够让人在表情交流无法进行的情况下(比如当看不到母亲时)继续交换信息。
这一点也被一位人类学家提出的新理论所支持。这种理论推测,与婴儿进行声音交流是母亲开始在田里干活并因此不再与婴儿进行视觉接触时所发明的一种交流技术。根据这一理论,人类婴儿的哭叫可能拥有相同的原因:借助哭叫,婴儿可以向离开过远的母亲表明他(她)急需与之重建身体接触。简而言之,他(她)一个人呆的时间够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