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照灭新冠病毒航天上新发动机 一波新技术请查收
发布时间:2021-09-24 15:32:16
发布时间:2021-09-24 15:32:16
小新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国有企业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高速铁路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志性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在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国有企业牢牢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和重要着力点,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努力当好技术创新主力军、排头兵,打造国有企业发展新优势,把解决“卡脖子”技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作放在更加重要位置。
坚持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今天,小新推出「央企“杀手锏”」系列文章第四期——《辐照灭新冠病毒、航天上新发动机……一波新技术请查收!》,一同了解中核集团、航天科技、中国海油、中国华电、中远海运等企业在工业制造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认识中央企业的“杀手锏”技术。
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防控的辐照消毒
研究
2020年12月
在国家原子能机构的大力支持下
中核集团旗下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中国同辐股份有限公司
同方威视
3家单位联合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等科研单位
开展了
“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防控的辐照消毒研究”
核能专项研发
该项目的主要研究目标是开展新冠病毒辐照消毒研究建立新冠病毒辐照消杀工艺为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辐照消杀提供依据此研究成果将对于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的消杀处理及重要国际赛事的新冠病毒防疫具有重要意义
航天发动机和火箭长筒段贮箱等技术
取得突破
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在500吨级重型运载火箭发动机关键技术
和火箭长筒段贮箱等关键设备上
取得重要突破
500吨级重型运载火箭发动机
3月5日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六院研制的
500吨级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全工况半系统
试车取得圆满成功
标志着我国500吨级重型运载火箭
发动机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要突破
为后续重型运载火箭工程研制
打下坚实基础
此次试验为发动机除推力装置外
组件配套完整的系统试车
也是该型发动机首次全工况试车
该发动机是
目前世界上推力最大的
双管推力室发动机
采用全数字化设计与管理
相比120吨级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
推力增大了3倍,比冲提高了3%
推质比提高了25%
发动机综合性能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首个3.35米直径火箭
长筒段贮箱问世
近日
我国首个3.35米直径火箭长筒段贮箱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八院800所问世
经过各项检测和强度试验考核合格
基本具备工程应用条件
该贮箱采用了5米级长筒段
首次实现了
国内近2米级筒段向5米级筒段的
重大跨越
标志着我国已初步掌握长筒段研制技术
火箭在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研制上
又取得重大突破
焊接是火箭结构的主要连接方式
一发火箭上就有数千甚至上万条焊缝
焊缝质量和数量
直接影响火箭结构可靠性
我国制造的单个筒段长度
基本小于2米
需要通过多个筒段焊接
才能达到尺寸要求
采用长筒段
可以减少筒段壁板零件
及环向焊缝的数量
从而提高制造精度
承力性能及产品可靠性
长筒段将现有多个筒段整合为一
以5米级长筒段为例
可消除2条环向焊缝
缩短焊缝长度21米
有效提高了火箭结构的可靠性
生产效率可提高30%以上
研制成本可降低20%以上
该技术符合航天产品研制的发展趋势
是应对高密度发射任务
高质量保成功的有效途径
该技术将应用于新一代运载火箭中
液化天然气(LNG)
“深海一号”大气田开发
多项核心技术持续优化升级
中国海油
突破了国外壁垒
形成了我国自主LNG核心技术体系
“深海一号”大气田开发项目
又有重大突破
双“管”齐下
我国首条深水钢制悬链线立管(SCR)
水压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我国首根超细刚性跨接管
正式“落户”1536米深海
液化天然气自主核心技术体系
中国海油2月5日宣布
“十三五”期间
对液化天然气(LNG)核心技术
持续迭代优化
成果转化不断创新升级
在全容储罐系列
接收站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等关键技术
接收站罐内泵、气化器、罐顶起重机等
关键设备方面
突破了国外壁垒
形成了我国自主LNG核心技术体系
“十四五”期间
中国海油在保持原油产量增长的同时
将争取天然气产量的大幅提高
不断扩大天然气应用范围
提高清洁能源的供应比重
使油气结构更加优化
首条深水钢制悬链线立管(SCR)
水压试验取得成功
3月7日
我国首条
深水钢制悬链线立管(SCR)水压试验
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海油自主完成我国首条
深水钢制悬链线立管(SCR)全部作业
也填补了我国1500米水深管道
铺设及回接的技术空白
钢制悬链线立管(SCR)
是气田的水下生产设施与浮式系统之间
关键的生产介质输送通道
广泛应用于深水油气开发
本次安装的SCR
是“深海一号”能源站化学药剂输送管道
其直径6英寸,总长4.43千米
在此之前,
由于焊接合格率要求高
安装难度大等客观实际
其施工技术一直掌握在国外石油公司手中
现在立管焊接一次合格率高达99.7%
着泥点位置误差仅为0.5米至1米
远远高于国外同类钢悬链立管作业情况
掌握超深水超细跨接管的安装技术
3月8日晚
水下机器人(ROV)传回画面显示
海底1536米水深处
4.5寸跨接管形态正常
外包覆螺旋列板无脱落
两端连接器就位良好
这是我国首根超细刚性跨接管
作业符合施工要求
此项结果表明
我国已完全掌握
超深水超细跨接管的安装技术
跨接管是“深海一号”大气田中
水下生产系统的主要构件之一
是贯通海管、管汇、井口等设施的“咽喉”
主要作用是向水下井口注入乙二醇
以防止水合物生成堵塞管道
为天然气的畅通输送保驾护航
“深海一号”能源站共需安装28根跨接管
其中22根为普通跨接管
6根为超细跨接管
超细跨接管是跨接管安装中
最难啃的“硬骨头”
安装过程中
在“海洋石油287”船上的操作人员
操控深海里的水下机器人(ROV)
与吊机配合
所有流程精准无误
顺利完成了全部安装工作
国产化率最高的燃机热电联产机组
投产发电
3月11日下午14点30分
全国国产化率最高的
燃机热电联产机组——
华电清远热电联产工程二套机组
圆满完成168小时试运
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该项目采用目前世界先进的
F级燃机机组
和低氮燃烧技术加高效SCR脱硝技术
燃机国产化率达90%以上
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可达76.89%
污染物排放浓度优于国家标准
项目的成功投运
可以促进节能减排
提高供电可靠性
改善电网的电压质量
自主研发生产的排气阀杆
填补国内产业空白
3月10日
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所属
南京中远海运船舶设备配件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南京船配”)
与中船动力(集团)有限公司所属
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机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中船三井”)
签订WinGDX92排气阀杆新造船项目订单
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排气阀杆
首次在WinGD目前在产的最大缸径主机上
装配应用
WinGDX92主机由中国船舶集团
旗下温特图尔发动机有限公司(WinGD)
自主研发
是世界上最大的双燃料低速机
以优异的性能和排放指标
引领世界同类型发动机
选用双燃料低速机
已成为未来大型船舶发展的趋势
南京船配作为专业的船用柴油机阀杆制造商
在取得MANES公司
DURA-SPINDLE全系列认可证书的基础上
仅用了2年时间
通过了WinGD全型谱排气阀杆认可
再次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填补国内产业空白
为了擦亮中国制造品牌
中央企业不断创新、不断突破
坎坷曲折、风雨兼程
从物资匮乏到“世界工厂”
从“一直在模仿”到“原创力MAX”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不断突破多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
以实际行动为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