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能够预防新冠病毒传播么?权威解析新冠疫苗的作用原理

发布时间:2021-07-14 11:58:55

目前,大规模新冠疫苗接种活动正在世界各地积极开展。这些疫苗在临床试验中,在防护出现症状的COVID-19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的效力。然而,从控制新冠疫情发展的角度来说,疫苗能否抑制新冠病毒的传播是至关重要的问题。那么目前的证据显示新冠疫苗能够限制病毒的传播么?

日前《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新冠疫苗的作用机制是在病毒感染之前,激发人体产生免疫反应,从而对病毒的入侵产生抵抗力。这种抵抗力在限制病毒传播上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降低人们受到新冠病毒感染的可能,就是说即使人们接触到新冠病毒,由于体内免疫系统产生的免疫力,病毒无法在体内扎根并且增殖,也无法继续传播。这被称为消除性免疫(sterilizingimmunity)。这是接种疫苗后最理想的情况。这种免疫反应会导致无症状感染者数目的减少。

第二种情况则是在接种疫苗之后,人体产生的免疫力虽然不能够完全防止病毒在体内增殖,但是能够显著降低新冠病毒在受到感染的人体中的水平。由于病毒水平下降,受到感染的患者能够再次感染其他人的机会也可能下降。从控制新冠疫情的角度来说,我们希望能够达到的目标是当一个人被新冠病毒感染之后,与他接触而被感染的人数小于1。

在这种情况下,被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数就会越来越少。而近期来的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预防无症状感染方面,还是在降低感染者体内新冠病毒水平方面,疫苗都表现出可喜的效果。新冠疫苗减少无症状感染的证据虽然在多个3期临床试验中,评估疫苗保护效力的主要指标是防止出现症状的COVID-19,但是研究人员也对部分受试者中进行了核酸检测。如果疫苗的主要作用只是减轻COVID-19的症状,那么它只会将表现出症状的COVID-19患者转变为无症状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的人数并不会减少。

已有的初步研究显示,辉瑞(Pfizer)/BioNTech联合开发的BNT162b2,Moderna公司开发的mRNA-1273,以及阿斯利康(AstraZeneca)/牛津大学联合开发的腺病毒疫苗AZD1222均能够不同程度地降低核酸检测阳性人数。例如,最近在《柳叶刀》上发表的真实世界研究数据显示,在以色列大型医院Sheba医学中心工作的医务人员在接种一剂BNT162b2疫苗之后第15-28天,根据核酸检测结果计算出的新冠病毒感染风险降低了75%。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