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到底有没有科学基础?

发布时间:2018-01-16 13:35:22 复禾健康

准爸妈们一定听过胎教这个说法:宝宝在娘胎里就能开始学习,那么孕期就应该给宝宝多听音乐、多读书,这样宝宝出生就会比较聪明。可是,爸妈们也怀疑过这个说法吧?说不定一方坚信、而另一方不信,结果还会吵起来。那么,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去看大脑发育,到底胎教这件事,有没有科学基础?

其实,爸妈们做个简单的实验就可以明白个大概了。想想你在游泳的时候,当你把头浸入水下时,你听到了什么?世界忽然安静了很多不是吗?你所能听到的,是隐隐约约的声音,就好像说话的人被捂住了嘴巴一样,模模糊糊的。胎儿在母体里,就好像你在游泳池的水下一样,他被羊水所包围,所以如果他能听到任何声音,也是削弱了很多的、隐隐约约的。但是,他有一样和你非常不同,那就是游泳池的水下没有其它声音,而胎儿在母体中,会首先听到妈妈的心跳声、肠胃蠕动声、血液流动声……而这些声音远远大过从母体外传来的隐隐约约的声音。所以,如果胎儿要听到你放的莫扎特的音乐,他需要打败的两个因素:水环境及母体内噪音。这个机会你觉得有多大?

我们现在再来谈科学。

我们前面讲过,大约在怀孕11周的时候,宝宝进入胎儿期,此时他的大脑有了雏形,但还需要大量的细胞生长和迁徙,以及大脑皮层的褶皱化。大约从孕期的18周开始,胎儿的听觉神经系统就有了大概的规模,此时他会逐渐对声音有所反应,越到怀孕后期,他的听觉神经系统就发育得越完善,就越能听到声音了。

而科学家老早就对胎教这件事有兴趣了,所以有很多研究团队都做过相关实验,大家的结论是:胎儿能听到母体外的声音,而且对这个声音有记忆。这是什么意思?我们来具体解释一下。

科学家对快要足月的胎儿做过实验,如果连续好几天,每天都给胎儿放一种音乐听,那么在他出生之后的几小时后,再放同样的音乐,宝宝会改变他的行为:比如心跳加快、肢体动作变化,而这样的行为改变,让科学家认为代表了他对这音乐有熟悉感。而出生前没有听过这个音乐的宝宝,就不会有同样的反应。

除了音乐,还有什么?还有语言。新生儿对妈妈说的那种语言有反应,特别是这种语言中的母音发音,特别有反应,而对其它语言(比如妈妈不讲的一门外语),就没有反应。这说明胎儿在母体内是能听到妈妈的讲话声的。

那么这到底是不是说明胎教是件有用的事情?我们需要再问一个问题,那就是,新生儿对于胎儿期听到的声音的记忆到底能持续多久?换言之,胎儿期就天天听莫扎特的宝宝,在音乐方面是否更敏感?胎儿期就常听爸妈大声读书的宝宝,是否语言发育更有优势?这个问题的科学答案是:没有。

请注意,这是科学答案,意思就是,没有科学方法能够证明胎教对宝宝的日后发育有任何显著影响。因为一个人的发育受太多因素影响了,胎儿期的经历(除非是灾害性的)实在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在科学研究中很容易被其它因子所淹没。那么,基于科学所知,爸妈们对胎教的态度应该是怎样的呢?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