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花销堪比上大学

发布时间:2012-01-09 16:36:42

近期天津几项针对学龄前儿童培养成本的调查发现,“新富养”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家长为子女花钱越来越大方,盲目攀比之风更甚。然而这种不计成本的投资却未必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近日,天津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一项针对学龄前儿童培养成本的调查数据表明,被调查的本市500名城市学龄前儿童中,每月平均花费2000元以上的超过70%,年平均花费2万元以上的占到调查总数的78%。而据了解,去年本市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为2.4万元。“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年轻父母的普遍心理,因此在给孩子花钱上从不吝惜。

案例

调查显示,除去食品、服装方面的花费,最大的支出就是娱乐和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费用。调查中不乏这样的案例:去年10月,本市河西区年轻父亲马先生,看到同事为两岁的孩子买了一架电子琴培养乐感,就赶紧花3万元为3岁的儿子买了一架立式钢琴,每周去老师家学两次琴,每课时200元。然而儿子很快对弹琴抵触,家里的钢琴已落满灰尘,成了摆放杂物的支架。

近期,市教科院亦做了一项专题调查,被调查的学龄前儿童家长普遍表示,供一个上幼儿园的孩子“压力很大”,其花销甚至比供一个大学生还要高。近三成家长表示孩子学杂费每年超过万元;家长们为孩子参加各类辅导班、特长班不惜血本,该类支出年花费超万元的家庭比例已近半数。在吃穿用上,家长们更不愿“苦了孩子”。很多年轻父母称自己为“孩奴”,称抚养和教育孩子为“烧钱”。

然而,时下这种“新富养”却未必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从教多年的河西十八幼园长李晓红举例说明:有一个家庭经济条件非常优越,父母为孩子请了两个保姆,孩子除了在幼儿园上课之外,自己什么都不用做。“可是最终的结果是,孩子什么都不会做。不会自己穿衣服、不会整理书包、不会自己动脑筋……”李园长说,还有很多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要什么买什么,别人有的自己一定也要有甚至要更大更漂亮的,但孩子的满足感还是越来越低。

“父母是当今社会上的‘精英’,但他们的‘新富养’方式却不能称之为给孩子‘精英教育’”。中西方家庭教育研究专家、汇通教育集团董事长郭翔表示,父母不是给孩子越多的物质越好,让孩子有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宝贵的东西。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