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令消费信心转向悲观 从需求侧制约复苏动力

发布时间:2021-08-30 14:36:40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4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2亿例。

疫情在不少地区显著反弹,给世界经济复苏前景带来更大不确定性。

分析人士认为,疫情对消费信心、供应链的冲击,以及对地区增长失衡的放大效应,正成为世界经济实现可持续复苏的主要障碍。

首先,疫情令消费信心转向悲观,从需求侧制约复苏动力。在欧洲,消费者开支更趋谨慎,不少消费者担心疫情持续时间长于预期,因此改变消费态度。

民意调查机构益普索集团7月公布的调查显示,40%的英国消费者不愿到国外度假,超四成不愿参加大型公共聚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显示,英国经济要到2022年初才能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2020年6月15日,顾客在英国伦敦牛津街一家商店外排队等待。

(新华社发,雷伊·唐摄)杰富瑞集团欧洲经济学家马谢尔·亚历山德罗维奇认为,人们已习惯在家办公,对消费支出也越来越谨慎。

在疫情严重的印度,自6月初政府放松防控举措以来,主要依靠国内消费推动的印度经济并未快速反弹。

由于疫情肆虐,居民实际收入和收入预期均下降,严重制约经济复苏。

专家提醒,印度可能迎来新一波疫情,这一预期进一步挫伤民众消费意愿。

在澳大利亚,各州为防范变异新冠病毒出台的管控措施正严重影响航空和旅游等行业。

澳国库部长弗赖登伯格表示,预计该国经济第三季度出现负增长,第四季度经济表现将取决于疫情防控进展。

其次,疫情令供应瓶颈更加凸显,从供给侧拖累复苏张力。

市场研究机构埃信华迈公司全球经济事务主管莎拉·约翰逊认为,全球已经面临芯片短缺等供应问题,而变异新冠病毒促使不少制造业国家重新出台严格防疫措施,可能加剧产能紧张乃至供应链危机。

IMF数据显示,发达经济体近40%的人口已完成新冠疫苗接种,新兴经济体约11%的人口完成接种。

在全球重要制造业基地东南亚地区,疫苗接种比例更低。

本月4日,印度尼西亚累计新冠死亡病例突破10万例,成为继印度后第二个累计新冠死亡病例超10万例的亚洲国家。

约翰逊认为,印尼、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的生产活动正受到新一轮疫情制约。

7月2日,行人从美国纽约百老汇一家剧院写有“九月开演”的广告牌下走过。

(新华社记者王迎摄)在美国,劳动力供应不足已成为不少企业经营的主要难题之一。

一些企业表示,变异新冠病毒可能令已经接种疫苗的员工不愿重回岗位,加剧劳动力短缺。

最新数据显示,7月美国私营部门就业人数环比增加33万,远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65万。

劳动力短缺正阻碍更强劲的复苏。

第三,疫情令增长失衡预期加深,导致全球复苏进程乏力。

IMF7月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将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维持在6%不变,但警告新冠疫苗获取能力差异令各经济体复苏步伐进一步分化。

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预期上调0.5个百分点至5.6%,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预期下调0.4个百分点至6.3%。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是新兴市场中为数不多被IMF上调今年增长预期的地区。

不过,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该地区经济复苏难以抵消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疫苗接种缓慢给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7月发布的数据,今年前5个月,全球国际游客人数较疫情前同期的5.4亿人次下降85%,亚太地区入境游客人数降幅高达95%,比去年同期数据还要糟糕。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分析师戴维·罗戈维奇表示,亚太地区部分经济体面临多元化程度低、财政状况疲弱、疫苗接种率低等多重困难,受疫情冲击尤其严重。

3月24日,一名男子在津巴布韦维多利亚瀑布城一家医院接种中国国药集团新冠疫苗。

(新华社发,陈雅琴摄)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当前世界经济紧密相连,增长预期相对乐观的发达经济体难以在复苏失衡中独善其身。

如果一些发展中经济体增长前景因疫情挑战而陷入困境,全球产业链的供应短缺和成本压力可能加剧,并通过通胀等渠道对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构成干扰。

IMF首席经济学家吉塔·戈皮纳特警告,变异新冠病毒持续传播可能令世界经济复苏“脱轨”,或将导致全球经济产出到2025年累计损失约4.5万亿美元。

国际社会应通过合作确保更便捷地获取疫苗,并使新冠病例得到快速诊断和治疗,这样才能消除复苏分化、助力全球增长。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