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后位可通过调整睡姿、避免久坐、凯格尔运动、物理治疗及手术矫正等方式改善。子宫后位可能与先天因素、盆腔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有关,通常表现为腰骶酸痛、性交不适或月经异常。

1、调整睡姿
采取俯卧位或侧卧位睡眠有助于子宫位置前倾。长期仰卧可能加重子宫后位,建议在骨盆下方垫软枕抬高臀部,每日保持6-8小时改良睡姿。经期避免俯卧以防压迫子宫。
2、避免久坐
连续久坐超过2小时会导致盆腔充血,加重韧带松弛。建议每40分钟起身活动,做5分钟骨盆摇摆运动。办公时可使用中间凹陷的坐垫,减轻子宫后方压力。
3、凯格尔运动
每日3组收缩盆底肌训练能增强子宫韧带支撑力。吸气时收缩会阴肌肉如憋尿状,保持5秒后放松,每组重复15次。产后女性需坚持6个月以上效果更显著。

4、物理治疗
中医艾灸关元穴、三阴交穴可促进盆腔血液循环。专业康复师指导的骨盆矫正手法,配合红外线理疗,每周2次能改善子宫倾斜角度。治疗期间需禁止负重。
5、手术矫正
重度子宫后位合并不孕或严重疼痛时,可考虑圆韧带缩短术或子宫悬吊术。术后需卧床3天并使用骨盆固定带,3个月内禁止剧烈运动和性生活。

日常可多食用补气养血食物如红枣枸杞乌鸡汤,避免生冷辛辣刺激盆腔。每周3次快走或游泳能增强盆底肌力,经期改用热敷替代运动。若出现持续腹痛或受孕困难,建议尽早就医检查是否合并盆腔粘连等病变。产后42天应复查子宫位置,及时进行康复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