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性肾病治疗进展

发布于 2023-11-15 05:35

淀粉性肾病是由于淀粉样蛋白沉积在肾小球上,而引起的一种肾脏疾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炎症、感染、免疫、代谢、遗传等,可导致肾脏出现病变,治疗时应积极寻找病因,对因治疗。

一、病因治疗:

1、炎症:如慢性肾盂肾炎,可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可导致肾脏出现纤维化病变,从而引起淀粉性肾病。应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常用药物有复方磺胺甲噁唑片、呋喃妥因肠溶片等;

2、感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感染,都可能会引起肾脏损伤,继而引起淀粉性肾病。应遵医嘱应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如盐酸伐昔洛韦片、阿昔洛韦片等;

3、免疫: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疾病,可引起自身免疫紊乱,损伤肾脏,从而导致淀粉性肾病。可遵医嘱应用免疫抑制剂,如醋酸地塞米松片、环磷酰胺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4、代谢:如糖尿病等,可导致肾脏脂质代谢紊乱,继而引起淀粉性肾病。应积极遵医嘱控制血糖,日常生活中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如蛋糕等;

5、遗传:如多发性骨髓瘤等,可导致肾脏出现病变,继而引起淀粉性肾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来氟米特片、甲氨蝶呤片等。

二、对因治疗:

1、慢性肾盂肾炎:由于细菌感染引起,可导致肾脏出现纤维化病变,继而引起淀粉性肾病。应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常用药物有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液、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

2、风疹病毒:可引起免疫异常,导致淀粉性肾病。可遵医嘱应用雷公藤多苷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3、巨细胞病毒:可引起肾小管损伤,继而引起淀粉性肾病。可遵医嘱应用更昔洛韦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