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出血热的实验室特点
发布于 2023-11-16 13:01
发布于 2023-11-16 13:01
登革出血热是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临床上以高热、出血倾向、皮疹、淋巴结肿大等为特征,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及DIC。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病原学检查等。
1、血常规检查:登革出血热患者早期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随着病情进展,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逐渐下降,出现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2、凝血功能检查:登革出血热患者早期凝血酶原时间正常,部分患者可有轻度延长。多数患者在起病后第3-5天开始出现凝血障碍,表现为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少数患者在起病后第6-8天出现DIC表现,如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D-二聚体水平升高以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多等;
3、病原学检查:登革出血热的病原学诊断主要是通过血液标本检测登革病毒核酸进行确诊。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逆转录PCR法。还可通过免疫电镜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病毒抗原,但特异性较低;
4、其他检查:若怀疑存在继发感染的情况,则需完善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等相关检查,有助于明确是否存在继发感染。
对于登革出血热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等。其中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等;对症治疗包括退热处理、止吐处理等;支持治疗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上一篇 : 肾阴虚和不够硬有关系吗
下一篇 : 脾肾湿寒是什么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