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激素有什么用

发布于 2025-06-26 07:13

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中主要用于调节作物生长周期、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常见应用包括促进生根、保花保果、延缓衰老等。植物激素主要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五大类,分别通过影响细胞分裂、伸长、分化等生理过程发挥作用。

1、促进生根:

生长素类激素如吲哚乙酸能刺激插条基部形成不定根,广泛应用于苗木繁殖。果树嫁接时涂抹含萘乙酸的药剂可使愈伤组织快速形成,提高成活率。部分观叶植物水培时添加低浓度生长素可加速根系发育,但浓度过高反而会抑制生长。

2、调控花期:

赤霉素能打破种子休眠并诱导开花,常用于反季节花卉栽培。牡丹、杜鹃等花卉通过赤霉素处理可实现春节催花,菊花用乙烯利处理可延迟开花。芒果种植中喷施多效唑能抑制营养生长,促进花芽分化。

3、保花保果:

细胞分裂素可减少生理落果,番茄花期喷施氯吡脲能提高坐果率30%以上。葡萄使用赤霉酸可促进无核化并增大果粒,柑橘喷施2,4-D能防止采前落果。但激素使用不当会导致果实畸形,需严格掌握浓度和时期。

4、延缓衰老:

6-苄氨基嘌呤可抑制叶绿素分解,延长蔬菜保鲜期。香蕉运输前用乙烯抑制剂处理能推迟后熟,鲜花保鲜剂多含脱落酸拮抗剂。水稻灌浆期喷施芸苔素内酯能增强叶片光合功能,提高千粒重。

5、抗逆增产:

芸苔素内酯能增强作物抗旱性,小麦拔节期使用可减少干旱导致的减产。多效唑通过矮化植株增强抗倒伏能力,水稻分蘖期施用可使茎秆粗壮。乙烯利催熟棉花能集中吐絮,方便机械化采收。

使用植物激素需注意严格按推荐浓度配制,避免在高温强光时段喷施。瓜果类作物在幼果期使用调节剂后应适当增加钾肥,叶菜类采收前15天需停止用药。不同作物对激素敏感性差异较大,建议先小面积试验再推广,果树使用时注意避开盛花期以免影响授粉。合理轮换使用不同机理的调节剂,可延缓植物产生耐受性,配合有机肥使用能减轻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