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上有小黑点是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2025-05-18 10:36:23
发布时间:2025-05-18 10:36:23
豌豆上的小黑点可能由真菌感染、虫害蛀蚀、储存不当、品种特性或生理性斑点等原因引起。
豌豆在生长或储存过程中易受真菌侵染,如豌豆褐斑病会在豆荚表面形成黑色小斑点。这类病害多因潮湿环境诱发,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严重时需销毁病株。储存前充分晾晒,保持环境干燥能有效预防。
豌豆象等害虫蛀食后会留下黑色排泄物或蛀孔。田间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灭杀成虫,仓储期每立方米用磷化铝片剂3克熏蒸。收获后及时高温曝晒,破坏虫卵存活环境。
含水量超标的豌豆在储存中易滋生黑曲霉,豆皮出现密集黑点。应将豌豆含水量控制在13%以下,使用透气编织袋存放于阴凉通风处。发现霉变需立即剔除,轻微霉变可用1%盐水浸泡后煮沸消毒。
部分紫花豌豆品种成熟后种脐处自然呈现黑褐色,如中豌6号等。这是花青素沉积的正常现象,不影响食用价值。可通过观察黑点是否规则分布、是否伴随凹陷来判断是否为品种特征。
生长期间缺硼或缺钙会导致豌豆表皮细胞坏死形成黑斑。每亩基施硼砂0.5-1公斤,花期喷施0.2%硼酸溶液可预防。已形成斑点的豌豆去除病变部位后仍可食用,但口感会变粗糙。
日常食用建议选择表皮光滑、无破损的豌豆,烹饪前用清水浸泡2小时。储存时可将晒干的豌豆与花椒、干辣椒等天然驱虫剂同放。出现大面积黑斑或霉味的豌豆应丢弃,避免黄曲霉毒素中毒。脾胃虚寒者应控制食用量,可搭配生姜、陈皮等温性食材烹调。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