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鞘炎的中医辨证分型

发布时间:2025-04-28 06:19:31

腱鞘炎在中医辨证中分为风寒湿痹型、气滞血瘀型、肝肾不足型、湿热蕴结型和脾虚湿困型五种证型。

1、风寒湿痹:

多因久居寒湿环境或劳累后受凉,表现为局部僵硬疼痛、遇寒加重。治疗采用温经散寒法,方选桂枝附子汤加减,配合艾灸阿是穴。外敷可用川乌、草乌各10克研末醋调,每日换药1次。

2、气滞血瘀:

常由外伤或劳损导致,症状见刺痛拒按、活动受限。治法宜活血化瘀,内服桃红四物汤加土鳖虫6克,外治采用刺络拔罐法,取患处周围井穴放血3-5滴,每周2次。

3、肝肾不足:

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伴随腰膝酸软、耳鸣目眩。当滋补肝肾,选用独活寄生汤配合杜仲15克煎服。推拿手法重点揉按太溪、三阴交等穴位,每次15分钟。

4、湿热蕴结:

因湿热之邪滞留筋脉,可见红肿灼热、扪之发热。清热利湿用四妙散加黄柏10克,外洗以忍冬藤30克煎汤熏洗,每日2次。饮食需忌辛辣油腻。

5、脾虚湿困:

多由脾胃虚弱运化失常,症见肿胀麻木、缠绵难愈。健脾化湿选参苓白术散,配合茯苓20克煮粥食用。雷火灸足三里穴,每次10分钟可增强疗效。

日常养护需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手指过度屈伸动作。推荐练习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式,每日3组。饮食宜多食山药、薏苡仁等健脾食材,湿热型患者可常饮菊花决明子茶。急性期应制动休息,慢性期可采用药酒外搽,取红花、当归各50克浸泡白酒500毫升,两周后过滤使用。若出现持续疼痛或功能障碍,需及时就医排除肌腱断裂等严重情况。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