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大黄长什么样子

发布时间:2025-04-21 11:07:53

野生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粗壮呈圆柱形,表面棕红色具纵皱纹,叶片宽卵形边缘波状,圆锥花序顶生,小坚果三棱形。

1、根茎特征:

野生大黄地下根茎肥厚呈不规则圆柱形,直径3-10厘米,外皮棕褐色至黑褐色,具明显横向环纹和纵沟。新鲜断面橙红色,有放射状纹理,干燥后变为黄棕色。药用时需刮去粗皮,横切面可见星点状维管束排列。

2、叶片形态:

基生叶丛生,叶片宽卵形或近圆形,长宽均可达30-60厘米,掌状浅裂,叶缘具不规则波状齿,叶面深绿色,叶背淡绿色带白霜。叶柄粗壮肉质,长15-30厘米,基部呈鞘状抱茎。茎生叶较小,互生,托叶鞘膜质。

3、花果结构:

夏季开花,大型圆锥花序直立,高1-2米,花小密集,淡黄绿色,花被6片两轮排列。瘦果三棱状卵形,长8-10毫米,具翅,成熟时呈暗褐色。种子卵形,种皮坚硬,千粒重约4克。

4、生长习性:

多生于海拔2000-4000米的高山草甸、林缘或溪边,喜冷凉湿润环境。主根可深入土层1米以上,耐寒不耐涝。野生植株生长缓慢,需5-7年才能采收,人工栽培3-4年可收获。

5、鉴别要点:

与伪品区别在于正品断面有星点排列,嚼之黏牙有砂粒感,味苦微涩后回甜。常见混淆品河套大黄无星点,藏边大黄断面灰绿色,华北大黄根茎细瘦。

野生大黄采收以秋末茎叶枯萎时最佳,鲜品需阴干或切片后干燥。日常使用可配伍芒硝增强泻下作用,与甘草同用缓和药性。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禁用。栽培品种需注意轮作防止根腐病,生长期保持充足光照。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