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的具体方法

发布时间:2025-04-16 11:54:17

艾灸治疗通过燃烧艾条刺激穴位温通经络,具体方法包括直接灸、隔物灸、悬灸、温针灸、器械灸五种。

1、直接灸:

将艾绒捏成圆锥形置于皮肤点燃,适用于寒证和虚证。化脓灸需将艾炷燃尽形成灸疮,非化脓灸则快速移开避免烫伤。操作前需酒精消毒皮肤,施灸后涂抹烫伤膏保护创面。常用穴位如关元穴治疗宫寒,足三里调理脾胃。

2、隔物灸:

以生姜片、蒜片或盐作为介质隔开艾炷与皮肤。隔姜灸适合风寒感冒,隔蒜灸针对痈疽疮毒,隔盐灸多用于神阙穴治疗腹泻。介质厚度约3毫米,艾炷燃烧至患者觉烫即更换,每穴3-5壮为宜。

3、悬灸:

手持点燃的艾条距皮肤2-3厘米回旋施灸,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三种手法。温和灸固定距离熏灼,雀啄灸上下移动模拟鸟啄食,回旋灸画圈扩大作用范围。适用于痛经、肩周炎等病症,每穴10-15分钟。

4、温针灸:

针刺得气后在针柄插艾条施灸,实现针灸双重效应。操作时用硬纸板遮挡防止灰烬掉落,艾条燃尽前取出针具。常用于膝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病症,注意避免烫伤毛发密集部位。

5、器械灸:

使用艾灸盒、随身灸等工具固定艾条,适合家庭保健。木质灸盒可多穴位同时施灸,金属随身灸方便颈肩部位使用。需控制温度防止低温烫伤,建议每次不超过30分钟,背部穴位可延长至40分钟。

艾灸后饮用红糖姜茶促进排寒,24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配合八段锦增强气血运行,每周施灸3次为佳。阴虚体质者慎用,皮肤溃疡处禁用,孕妇腰骶部禁止施灸。选择三年陈艾疗效更佳,施灸环境保持通风但避免直吹冷风。

相关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