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治皮肤病的中药

发布时间:2025-04-16 19:40:58

皮肤病治疗常用中药包括白鲜皮、苦参、地肤子等,通过清热燥湿、祛风止痒等作用缓解症状。

1、白鲜皮:

白鲜皮性寒味苦,归肺、胃经,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止痒功效。适用于湿疹、荨麻疹等湿热型皮肤病。临床可配伍黄柏煎汤外洗,或研磨成粉与凡士林调敷患处。内服常用剂量6-12克,脾胃虚寒者慎用。

2、苦参:

苦参含苦参碱等活性成分,对真菌性皮肤病如足癣有显著疗效。可制成30%苦参酊剂涂抹患处,或与百部、蛇床子配伍煎汤坐浴。内服每日3-10克,过量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3、地肤子:

地肤子能祛风止痒,主治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常与防风、蝉蜕组成复方,水煎外敷或制成洗剂。现代研究证实其含三萜皂苷可抑制组胺释放,缓解瘙痒症状。孕妇及体虚者应减量使用。

4、土茯苓:

土茯苓善解汞毒,对梅毒性皮肤病有特殊疗效。配合金银花、甘草可制成解毒汤,每日15-30克煎服。外用可配伍黄柏研末醋调敷贴,治疗顽固性皮肤溃疡。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用量。

5、紫草:

紫草含紫草素等萘醌类物质,能凉血活血,促进创面愈合。紫草油对烫伤、冻伤有良效,与当归、白芷配伍可增强疗效。内服剂量3-9克,便溏者忌用。现代制剂有紫草软膏、紫草油纱布等。

皮肤病患者日常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食薏苡仁、绿豆等利湿食材。保持适度运动增强卫气,可选择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养生功法。护理时注意保持患处清洁干燥,贴身衣物选用纯棉材质,避免搔抓导致继发感染。症状持续加重或伴发热等全身反应时需及时就医。

相关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