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严重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泻药,但不可自行长期服用。泻药主要用于缓解急性便秘或特殊医疗需求,滥用可能导致药物依赖或电解质紊乱。
渗透性泻药如乳果糖口服溶液通过保留肠道水分软化粪便,适用于老年或体弱患者;刺激性泻药如比沙可啶肠溶片直接作用于肠神经加速蠕动,但连续使用超过1周可能损伤肠黏膜。容积性泻药如聚卡波非钙片通过吸水膨胀促进排便,适合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人群。润滑性泻药如开塞露能即时缓解直肠型便秘,但长期使用影响自主排便反射。促动力药如莫沙必利片可改善慢性传输型便秘,需配合生活方式调整。
便秘患者应优先增加膳食纤维至每日25-30克,选择全谷物、西蓝花、火龙果等食物,每日饮水不少于1.5升。建立固定排便时间,早餐后30分钟内进行排便训练。适度快走、腹部按摩等运动能增强肠蠕动。若调整生活方式2周无效,或伴随腹痛、便血、体重下降等症状,须及时消化内科就诊评估是否存在肠梗阻、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