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太阳有助于提升人体的阳气。阳气是中医理论中维持生命活动的动力,适度晒太阳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中医认为阳气具有温煦、推动、防御等功能。阳光中的红外线和紫外线能刺激皮肤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质吸收,改善骨骼健康。同时,阳光照射可调节褪黑素分泌,帮助改善睡眠质量,间接增强阳气。冬季或体虚人群适当接受阳光照射,能缓解手脚冰凉、乏力等阳气不足症状。建议选择上午9-10点或下午4-5点紫外线较弱时段,每日晒背15-30分钟。
过度暴晒可能损伤皮肤屏障,导致晒伤或色素沉着。紫外线长期累积会增加皮肤癌风险,尤其对光敏感人群需谨慎。阴虚火旺体质者可能出现口干咽痛等虚火症状,需控制日晒时长。夏季正午阳光强烈时,应避开直射或做好物理防晒。
日常可配合艾灸关元穴、足三里等穴位温补阳气,食用生姜、羊肉等温性食物。若长期存在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等明显阳虚症状,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中药调理,如服用金匮肾气丸或附子理中丸等方剂。晒太阳需根据个人体质调整时长,避免盲目追求长时间暴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