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葙主治肝火上炎、目赤肿痛、视物昏花等眼科疾病,也可用于高血压引起的头晕目眩。
1、肝火上炎
青葙子性微寒,归肝经,具有清泻肝火的功效。肝火上炎多因情志不畅或外感热邪导致,表现为头痛目赤、口苦咽干等症状。临床常用青葙子配伍夏枯草、菊花等药材,如青葙子颗粒能缓解因肝火旺盛引起的眼睛充血。使用期间需避免辛辣食物,脾胃虚寒者慎用。
2、目赤肿痛
青葙对风热或肝火型结膜炎、睑缘炎等眼部炎症有疗效。其含有的青葙子苷等成分能抑制炎症反应,改善眼睑红肿、畏光流泪等症状。常见制剂如青葙子滴眼液可直接作用于患处,配合菊花决明子茶辅助调理。过敏体质者使用前应做皮试。
3、视物昏花
适用于肝肾阴虚导致的视力模糊、飞蚊症等。青葙子与枸杞子、熟地黄配伍可滋养肝肾,如青葙明目丸能改善中老年人用眼过度引起的视疲劳。治疗期间需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电子屏幕刺激。
4、高血压头晕
青葙的降压作用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有效,能缓解头晕目眩、面红耳赤等症状。常与钩藤、石决明组成复方制剂,如青葙降压胶囊。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避免突然体位变化。
5、皮肤瘙痒
青葙外用可治疗湿热型皮肤瘙痒、湿疹等病症。其煎剂湿敷或青葙子软膏涂抹患处,能减轻皮肤红斑、渗出等症状。使用后若出现灼热感应立即停用,破损皮肤禁用。
使用青葙制剂时应辨证施治,肝肾功能不全者需减量。日常饮食宜清淡,避免羊肉、韭菜等助热食物。眼部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视力骤降时,应及时就医排查青光眼等严重眼病。高血压患者需遵医嘱规范用药,不可自行替代降压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