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你手里的无糖可乐 代糖又成为风险存在
发布时间:2022-09-22 09:10:02
发布时间:2022-09-22 09:10:02
本月7号的国际知名医学期刊BritishMedicalJournal,发表了来自法国巴黎大学流行病学和统计研究中心CharlotteDebras团队的一篇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摄入人工甜味剂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研究涉及的人工甜味剂包括了:阿斯巴甜、乙酰磺胺钾(即安赛蜜)、三氯蔗糖、环磺酸盐(比如甜蜜素)、糖精、索马甜(俗称甜蛋白)、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二氢查耳酮、甜菊醇糖苷和阿斯巴甜-乙酰磺酸钾盐。我知道这些长得奇奇怪怪的名字会让你们一脸懵,没关系,我也不怎么认识它们。
研究使用的数据基于2009年在法国启动的前瞻性NutriNet-Santé电子队列,这个队列旨在调查评估膳食营养与健康之间的相关性,参与者都是年龄≥18岁的法国成年人。这一次的研究对象共103?388人(平均年龄42.2±14.4岁,79.8%为女性),平均随访时间长达9年。
研究方法蛮繁复的,就不详细搬砖了。涉及了各种详细的个人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每隔一段时间需要详细填写的24小时饮食记录、健康情况(个人史、家庭史、用药情况等等)、人体测量数据、生活方式和社会史(出生日期、性别、教育水平、职业、吸烟饮酒情况、子女情况等等)、体力活动、定期的各种化验检查结果(比如放射报告、心电图等)等等。而饮食评估、运动情况、代谢状况等,都有专业的评估量表,由不同专业的专业人士完成。期间发生的死亡情况和疾病代码等,也都有详细的追踪记录。
我们看看研究结果吧:
共有37.1%的参与者食用人工甜味剂,他们的平均摄入量为42.46毫克/天,相当于100毫升0卡糖苏打水的量;
在食用人工甜味剂的参与者中,用量最大的平均为77.62毫克/天,最低的平均7.46毫克/天;
与从不食用人工甜味剂的参与者相比,食用最多的参与者具备以下共同点:往往更年轻,BMI更高,更有可能吸烟,更不爱运动,会通过饮食减肥;他们的膳食总能量摄入更低,酒精、脂肪(主要是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水果蔬菜的摄入量都更低;而钠盐、红肉及加工肉制品、奶制品、无糖0卡饮料的摄入量更大;
在诸多人工甜味剂中,使用量排名前三的依次是:阿斯巴甜、乙酰磺胺钾(以下统称安赛蜜)、三氯蔗糖。分别占据了所有代糖总量的58%、29%、10%;
在所有使用人工甜味剂的食品中,来自无糖饮料的人工甜味剂占了总量的53%,其次是小包的餐桌甜味剂(30%),以及调味奶制品如奶酪、酸奶等(8%);
人工甜味剂的总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增加相关;
人工甜味剂的总摄入量与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增加的相关性更密切;
具体到排名前三的甜味剂,阿斯巴甜(无糖可乐里用的就是阿斯巴甜)与脑血管事件风险增加相关;安赛蜜和三氯蔗糖与冠心病风险增加相关。
虽说食用人工甜味剂与不用相比,相关的心血管/脑血管事件的绝对发病人数并没有高得吓人(平均每10万人里的发病人数相差几十人)。但从医学统计学角度,确实是有显著意义的。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