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是否严重需结合病情程度判断,多数情况下属于可控制的慢性疾病,但若长期未规范治疗可能引发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等并发症。
反流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与症状频率、黏膜损伤深度及并发症风险相关。轻度患者可能仅表现为偶发烧心、反酸,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和短期抑酸治疗即可缓解。中度患者症状发作频繁,可能出现胸骨后疼痛、吞咽不适,需规律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药物控制。重度患者可能伴随食管糜烂、溃疡,甚至夜间呛咳、哮喘样症状,此时需内镜评估黏膜损伤程度,必要时联合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片或黏膜保护剂铝碳酸镁咀嚼片治疗。
少数患者因长期胃酸刺激导致食管黏膜发生肠上皮化生,即Barrett食管,这类病理改变可能增加食管腺癌风险。此外,反复炎症可能引发食管狭窄,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需内镜下扩张治疗。若反流物误吸入呼吸道,可能诱发吸入性肺炎或肺纤维化,尤其老年人或卧床患者风险更高。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需避免饱餐、睡前进食及高脂辛辣饮食,睡眠时抬高床头有助于减少夜间反流。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可降低腹压,定期随访内镜能早期发现黏膜病变。若出现持续吞咽梗阻、呕血或体重下降,应立即就医排除恶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