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具有药用和食用双重价值,适量食用可发挥其益处,但过量或特殊体质可能引发不良反应。紫苏的主要作用包括解表散寒、行气和胃,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涉及过敏或胃肠刺激。
1、解表散寒
紫苏叶性温味辛,含有紫苏醛等挥发油成分,能发散风寒,缓解风寒感冒初期的恶寒、鼻塞症状。可与生姜配伍煎汤饮用,但风热感冒患者禁用。
2、行气和胃
紫苏梗能宽中理气,改善脾胃气滞导致的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常与陈皮同用,但胃溃疡患者长期大量服用可能刺激胃黏膜。
3、抗氧化作用
紫苏籽富含α-亚麻酸和迷迭香酸,能清除自由基,有助于延缓衰老。可制成紫苏籽油食用,每日摄入量建议不超过10毫升。
4、抑菌消炎
紫苏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外敷可辅助治疗轻度皮肤感染。但皮肤破损处直接使用鲜叶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
5、致敏风险
紫苏含有的紫苏酮等成分可能诱发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喉头水肿。过敏体质者初次食用需少量测试,出现皮疹应立即停用。
紫苏作为药食同源植物,建议健康人群每日鲜叶食用量控制在50克以内。烹饪时避免高温久煮以防活性成分流失。孕妇慎用紫苏制剂,术后患者使用前需咨询医师。储存时应置于阴凉干燥处,霉变叶片禁止食用。若出现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与紫苏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