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立功:中国中医科学院、东城中医医院主任医师谈经筋治疗的方法探讨与发挥
发布时间:2019-12-31 10:32:43 复禾健康
发布时间:2019-12-31 10:32:43 复禾健康
薛立功,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针灸科、东城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经筋病研究室主任,伦敦应用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薛立功从医50余年,从事临床骨外科、普外科中西医结合工作,开展常规和闭合性手术,推广中西医结合工作,广泛研究针灸学适应症并指出现行医学观念的某些误区。在以后的研究生学习和工作中,对关节肌肉疾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最终从经筋理论角度,对疼痛机制与痛证论治提出新观念和新理论,发掘整理出“长圆针疗法”,对各种因关节顽痛而被推荐手术治疗者,如颈椎痛、腰椎间盘脱出、肩、肘、腕、指、膝、髋、踝、足跟等病痛有卓著疗效,提出筋性内脏病要领和经筋辩证论治方法,为中医学经筋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做出突出贡献。
经筋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筋病症是临床常见病。
1、经筋的部位和结构筋,从“竹”,从“力”,从“月”。显然,筋是指有竹节样外形且能产生力量的肌肉组织。故《说文解字》云,“肉之力也”。
先贤以十二正经为纲,沿经脉分布对诸筋进行描述和概括,故称之“经筋”。从临床角度看,经筋就是以经脉为纲,对人床骨骼肌及其附属组织的高度概括和总结。骨骼肌由肌腹和肌键组成。肌腹由肌纤维集合成束,许多肌束合成肌腹。它可以收缩并产生力量,能保持或改变肌的外形。肌健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位于肌腹两端,古人又称“筋之本”。
肌肉借肌键附丽于骨,借肌肉的收缩,使关节活动并产生肢体运动。肌周围包有肌膜,可防止不同方向运动的肌束发生摩擦而损伤。而且为包护或加强肌肉与肌腿的功能发挥,由肌周结缔组织分化形成键鞘、腿滑液囊、滑囊、韧带、筋膜等附属组织。而肌膜、键末端、肌附属组织正是发生劳损伤害的主要部位。神经穿入肌肉的部位叫“运动点”,可以由最小电量引起最强的肌收缩。运动点与瑜穴常重叠,是治疗肌肉痪璧的重要部位。每条经筋往往涉及完成某一运动功能的多块肌肉,而对这些肌肉起止点、运动点位置的掌握,有利于对经筋即肌肉及其附属组织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为此,以足太阳经筋为例说明如下。“足太阳经筋起于足小趾,上结于躁,斜上结于膝”。此段描述主要涉及趾长伸肌。
该肌起于胫骨后中13/和小腿筋膜深面,止于第2一5趾末节趾骨底。其运动点位于胖骨小头与外躁联线中、上1/3交点处。“其下循足外侧,结于踵,上循跟,结于胭。”此段描述涉及胖骨长、短肌。胖骨长肌起于胖骨外上2/3、排骨小头、小腿筋膜及肌间隔,止于第一楔骨外侧面及第一踢骨底。其运动点位于胖骨小头外下缘。排骨短肌起于胖骨外下1/3及肌间隔,止于第五踢骨粗隆及小腿伸肌键。其运动点位于排骨小头与外躁联线中下13/交点处。经筋的基本功能是约束并越过关节,牵引肢体产生运动,所谓“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其病损亦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就《灵枢·经筋篇》所述病症分析,可分为3类:①运动功能受限或丧失的屡证,如肩不举、目不闭、口歪、舌不能卷、不能前俯后仰等;②不自主运动的风证,如“脊强反折、胭急引民牌、转筋、痉等;③关节疼痛的痹证,如缺盆抽痛、膝内辅骨痛、股内引骸痛、肘内锐骨掣痛、臂内腋后痛等。
2、经筋痹痛的几个问题.
关节痹痛的病因病机《素问·宣明五气篇》强调,“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指出劳累过度、长期的慢性劳损,尤其是不正确的劳动姿式和休息体位是造成经筋损伤的重要原因。经筋主束骨而利机关,肌肉收缩牵拉关节而运动,其负力点正在肌键与骨的结合部,即经筋“结”“聚”之处。五劳及不协调活动将首先损害关节周围的经筋,使其经脉闭阻、气血不畅、不通则痛。长期反复的经筋损伤可致气血癖阻,导致粘连、瘫痕,形成肥厚、条索、结节等痛性反应物。这些痛性经筋损伤,是引起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均可加重和诱发关节痹痛。从临床角度分析,痹痛的部位多发生在运动肌的肌键末端及其附属组织,如键鞘、滑囊滑液囊、韧带等处,也常见于运动方向不同的相邻两块肌肉的肌膜处。而这些组织在人体均有固定的分布部位,结合人体解剖学知识可以准确诊断并有效地治疗这类经筋痹痛。
薛立功主任医师东城中医医院出诊时间:周二全天、周四下午
文章参考:cnki知网薛立功:经筋理论的探讨与发挥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