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中年以后,学会给自己“看病”

发布时间:2025-11-04 05:42:08

杨绛先生曾说过:“人总要沉下心来,过一段宁静而自省的日子。”然而现实中,很多人习惯审视他人,却对自己疏于管理。步入中年后,学会自我诊断、疗愈内心尤为重要。认清并治愈以下四种“心病”,才能让余生更加通透豁达。

一、怨天尤人的顽疾

随着年龄增长,抱怨似乎成了很多人的习惯。他们总是控诉外界的不公,将自己定位为受害者角色。

1.过度抱怨的危害

《命运》中的阿母就是典型案例。丈夫离家、公婆去世后,她整日怨天尤人,三年间衰老了三十岁。抱怨不仅无法改变现状,反而会让人深陷负面情绪的泥沼。

2.积极破局的智慧

媒体人金惟纯在杂志濒临破产时,没有抱怨市场环境,而是主动学习改进。最终将《商业周刊》打造成畅销刊物。正如稻盛和夫所言,成熟的人会把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

二、贪小便宜的陋习

生活中总有人以占便宜为乐,殊不知这种行为往往要付出更大代价。

1.占小便宜的心理

国外取款机实验显示,三分之二的人会私吞机器多吐的钞票。这种侥幸心理最终可能酿成大祸。

2.因小失大的教训

有位阿姨在国外顺手牵羊试用装口红,结果被罚款、耽误行程,还丢了颜面。茨威格说得好,所有礼物都暗中标好了价格。

三、口无遮拦的毛病

言语不当可能毁掉多年经营的人际关系。

1.失言的代价

别墅乔迁宴上,亲戚一句“楼塌了会砸死人”的玩笑,直接导致关系破裂。自以为的幽默,常常是缺乏分寸的表现。

2.得体的智慧

《向往的生活》中,黄磊何炅体贴地转移话题,避免让谭松韵陷入丧母之痛。真正的教养在于懂得适时沉默。

四、贪图享乐的陷阱

过度追求享乐会让人丧失斗志与判断力。

1.放纵的后果

《活着》中的福贵沉迷赌博,最终倾家荡产。贪图一时快感,往往要付出惨痛代价。

2.克制的收获

雨果远离纨绔朋友后,潜心创作出《巴黎圣母院》等巨著。高层次满足需要克制与坚持。

《道德经》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生过半,最可贵的是保持自省能力。与其向外求索,不如向内观照,做自己最好的医生。认清这些“心病”并及时调理,方能活出从容通透的中年人生。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