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失调包括什么

发布时间:2025-05-22 10:31:45

饮食失调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暴食障碍、回避性限制性摄食障碍、其他特定喂养或进食障碍五种类型。

1、神经性厌食症:

过度限制热量摄入导致体重显著下降,伴随对增重的强烈恐惧。遗传因素可能增加患病风险,社会文化对瘦身的推崇是重要诱因。治疗需结合认知行为疗法纠正体像认知,必要时使用氟西汀等抗抑郁药,严重营养不良需住院进行营养支持。

2、神经性贪食症:

反复出现暴食后通过催吐等代偿行为防止增重。血清素系统异常与发病相关,压力事件常触发症状。采用辩证行为疗法改善情绪调节,托吡酯可减少暴食频率,建立规律三餐习惯能打破暴食-清除循环。

3、暴食障碍:

短时间内摄入大量食物且失去控制感,但不伴随代偿行为。童年创伤经历可能为诱因,多巴胺奖励机制异常有关。团体治疗帮助建立社会支持,利拉鲁肽可调节食欲,正念饮食训练能增强饱腹感觉察。

4、回避性限制性摄食障碍:

对食物特征极端挑剔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常见于儿童期。感官过敏是核心原因,可能伴随自闭症谱系障碍。感觉统合训练改善接受性,营养补充剂保证基础需求,家庭治疗调整喂养互动模式。

5、其他特定障碍:

包括夜间进食综合征、反刍障碍等非典型表现。昼夜节律紊乱可能引发夜间进食,胃肠道功能异常与反刍相关。褪黑素调节睡眠节律,胃肠动力药改善消化功能,行为干预建立替代应对机制。

饮食失调患者需保证均衡营养摄入,增加富含ω-3脂肪酸的三文鱼、核桃等食物有助于神经修复,规律进行瑜伽或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可缓解焦虑。家庭成员应避免对进食行为的过度关注,创造放松的用餐环境,定期监测体重和实验室指标,严重电解质紊乱需及时就医。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网络对长期康复至关重要,专业心理治疗通常需要持续6个月以上才能显著改善症状。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