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内耗严重的人,有四个特征,中一个人就废了

发布时间:2025-11-13 09:56:58

精神内耗严重的人,有四个特征有人说,内耗就仿佛内心住着一个恶魔一个天使。

天使的一面,在积极地进行计划;恶魔的一面,又在自我否定打退堂鼓。

天使和恶魔不停争吵打架,人总是很累,很疲惫。

内耗越严重,越觉生活无意义。

处在内耗中的人,往往会有这些特征。

一、经常性敏感

看到一句话说:“敏感的人,在事情未发生前,就提前给自己创造了痛苦。”

因为一点小事就胡思乱想,外界任何风吹草动,都会掀起心里的无数波澜。

发现朋友给其他人朋友圈都点了赞,唯独没给自己点,就在想是不是得罪了对方;

微信消息对方一会儿不回,就在想ta是不是不想理自己;

夫妻间闹点小矛盾,随口的一句话,会在心里不断思考对方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

别人一个不经意间的表情,会反复想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于是越想越多,陷入跟自己过不去的负面循环当中。

心理学上,有一个“挠痒定律”:本来并不觉得痒,但是闲来无事挠了一下,结果就越来越痒。

情绪也是如此。世上本无事,不要庸人自扰。

二、习惯性比较

比较,是人的常情

但过度去比,往往会滋生出焦虑、不甘和嫉妒,于自身无利。

有意思的是,内耗严重的人,会习惯性拿自己的短板去和别人的长处比,于是越比越糟心。

朱光潜曾分享过一个故事:

他的寓所后面有一条小河,他每天晚上都会去河边散步。

每次都是沿着东岸去,过了桥再沿着西岸回。

他说,“走东岸时,我觉得西岸的景色比东岸美;走西岸时,又觉得东岸的景色更美。”

过于内耗的人,最大的缺点就是容易被外界迷惑,而忘记自己真实的美好。

拿别人的长处,动摇自己的生活信心。

时间一久,只会走向“我很差劲”的逻辑死角。

不必羡慕,少看别人,多看自己,活出自己的精彩就好。

三、思前想后犹豫不决

有一个朋友,经常问我写作相关的事情。

她喜欢文字,也希望能从事这一行。于是我建议,从多写开始。

但至今,还没收到一篇正式的文稿。

朋友有个毛病,思前想后,犹豫不决。

经常还没下笔,就担心主题不好、立意不好。好不容易下决心要写了,脑子里就忍不住想,要是写得太差怎么办,挺丢人的。

这样的心情,导致她每天写了删删了写,一天出不来几百字。

持续的低谷打击的她心烦意乱,不仅在写作这事上表现颓废,对其他事也越来越提不起精神。

实际上,我倒觉得她提过的不少主题,都挺新颖,观点也很有见解。

作家脱不花曾说:“人生总有很多左右为难的事。如果你在做与不做之间纠结,nan不要反复推演,立即去做。”

所谓三思后行,如果只停留在“三思”,犹犹豫豫到nan常常什么做不成。

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四、自我反省不断后悔

《武林外传》里,佟掌柜常说一句话:

我错了,我真得错了。

我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嫁过来,如果我不嫁过来,我的夫君就不会死。

如果我的夫君不死,我也不会沦落到这么一个伤心的地方……

内耗严重的人,看似在自我反省,其实是在不断后悔。

反反复复去懊恼当初的选择,选了A面后悔,选了B面一样也会后悔。

“要是我当初搏一把就好了”、“要是我没有和他在一起多好”、“要是我在那次抓住机会该多好”……

最终让自己陷入了无尽的精神消耗。

鲁迅在杂文中写道:“人生苦痛的事太多了,记性好的,大概都被厚重的苦痛压死了;只有记性坏的,适者生存,还能欣然活着。”

所谓的记性坏,并非是对过去的人与事全然忘记,而是不再执着于过去的得与失。

既然已经走到了这里,更重要的是现在和将来,而非过去。

其实,每个人都会内耗,只不过要掌握“度”。

不要放任自己,钻进内耗的死胡同里。

任何时候,我们都是自己精神内耗的制造者,也是唯一的终结者。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