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副对联,当心情不顺时细细品读,总能令人茅塞顿开: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短短十四个字却饱含哲理,写出了中.国人所独有的大智慧:凡是不求全,一半即圆满。
万事只求半称心,并非是消极退让,而是告诉我们,生活没有事事如意,不刻意求全才能合心合意。
古人云: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半”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生智慧,更是一种处世哲学。
一、“半”是一种生活态度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为什么孩童时代的我们没有烦恼?因为人生本没有烦恼,想要的多了,烦恼也就多了。
既然如此,何不学习一下古人的智慧,既然世间万物不可兼得,那便只取自己所需要的部分。
有位才女曾坦然道: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获得了金钱未必能拥有快乐,拥有快乐又未必能享受到健康,即便是拥有健康,也未必一切如愿以偿。
是啊,人生就是如此,没有谁能得到想要的一切,欲望永无止境,只有放下一半,方能成全另一半。
一半知足、一半释然,就是最轻松的生活态度。
二、“半”是一种人生智慧
古语有云: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
生活不必太完美,一半就好。
万事只求“半称心”,是一种智慧的人生感悟,也是一种从容的处世哲学。
半称心,是指在做事过程中尽力求索,事后随缘,不做过多要求,也不过度执念。
生活能否诚心如意,不在于外物,而在于自己的一念之间,人一旦豁达起来,便觉岁月澄明。
凡事留半,一半称心,一半如意,不强求,不气馁,自然不会怨天尤人,心怀怨恨。
“半”不是没有选择时的无奈,而是一种不较真的豁达思维,也是一种看开看淡的人生态度。
三、“半”是一种处世哲学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纵然是圣贤也是如此。
在礼乐崩坏的年代,有位先贤带着一腔抱负周游列国,希望可以发扬学说,使人向善,但结果却差强人意。
面对这样的结果,这位先贤并没有泄气,而是换种方式继续努力,他提倡:尽人事,听天命。
虽然其思想没有得到各国君王的重视,但后来却通过办学的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使无数人从中受益。
人生有遗憾是必然,如何调整心态很重要。
做不成的事,尽力就好,不要过分追求完美,不要抱着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心态,转个弯,或许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虽然生活总是不尽人意,但也请你不要放弃,但求无愧于心、尽心尽力,终有一天,会收获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诗人有云:万事难并欢,达生幸可托。
世上万事不可能事事如意,只有遇事心宽,才能有好心情。
追求“半称心”的生活,不是无奈和消极,而是一种豁达和智慧。
保持本心,不刻意求全,人生道路自会圆满。
人生,总是一半如愿,一半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