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雅·释草》记载:竹其里曰笨,谓中之白质者也。“笨”字拆解,正是竹之本源。竹子用数年时间在土下扎根,深埋地底,从第五年开始迅猛生长,短短数周便可直冲云霄。人生亦是如此,所谓天赋异禀,不过是厚积薄发;看似人生开挂,实则都在翻山越岭。成功的奥秘,正藏在竹子生长的智慧中:伏于低处,静待时机,终能节节攀升、守得云开见月明。
一、潜藏低处,积蓄力量
清代郑燮在《竹石》中写道:“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中庸》有云:“地低成海,人低成王。”大地不畏低洼,方能汇聚涓流成浩瀚海洋;人不畏低谷,方能历经风雨成就非凡事业。
黄公望前半生与他的《富春山居图》一样饱经磨难。年少博览群书却科举坎坷,45岁为官又因上司牵连入狱。出狱后已至暮年,仕途无望转攻绘画,却被评价为毫无天赋。然而他潜心研习二十九载,终成传世名作。正如智者所言:“命运要我蛰伏,我就蛰伏。耐住寂寞,回山洞里,把功练成。”低谷既是起点,也是修行的良方。唯有经历世间百态,跨过低处泥泞,方能览尽高处风光。
二、伺机而动,破土而出
王阳明在《示诸生》中写道:“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道德经》有言:“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竹子在地下扎根蓄力,度过寒冬并非无所作为,而是不断向下延伸根系,以待来年拔节生长。
孙悟空拜师学艺的经历颇具启示。前后二十年光阴,七年杂役毫无怨言,三年后方得真传。正是这七年的积累沉淀,让他最终习得七十二变。古语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哪份荣耀能逃离辛勤的滋养,好的人生往往从荒芜中磨砺而出。如同竹子懂得扎根深处,厚积薄发,终能在春日破土而出,令人惊叹。
三、节节攀升,终见月明
唐代刘禹锡在《庭竹》中咏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朱元璋《咏竹》诗云:“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忍得住低处的幽暗,怀揣进取之心,必能蓄力高飞。
余华的文学之路布满荆棘。无数次投稿被拒,却坚持自己的梦想。他笑言手稿去过的杂志社比后来三十年去过的地方还多。最终《活着》等作品让他享誉文坛。正如诗人所言:“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竹子静待春雨,一夜之间节节攀升。生活或许不如想象美好,但也没那么糟糕。当下的磨难只是黎明前的黑暗,熬过去终见朝霞满天。
《诗经·卫风·淇奥》有云:“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做人当如翠竹,深埋地底却傲骨迎风,风雪压枝不畏惧,终能伸展云天。唯有在低处经得起诱惑,前进时把握机遇,静候云开见月明,方能成就高风亮节。任凭世事纷扰,内心澄明则万物可期,心怀美好则韶光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