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有三不随”,不管多不好意思,这三种礼最好别随,毫无意义!

发布时间:2025-11-06 09:22:09

《礼记·曲礼上》有言:“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自古以来,中.国都是礼仪之邦,也非常重视随礼、送礼。礼尚往来,是我们根植于内心深处的观念。

我们国家也是人情社会,人与人之间免不了走动,而随礼往往也能拉进关系,增加彼此的友谊。随礼,随的是人情世故。情商越高的人,越会随礼。到了一定年纪才明白,并非所有的人、所有的事都值得随礼,随礼也有许多讲究。

一、不随巧立名目的礼

人这一生,真正的人生大事无非几件:婚丧嫁娶,成家立业。这样的礼,是要随的。过去经济条件不行,自家人口也有限,单纯凭借个人力量,对于红白喜事等常常力不能及。于是左邻右舍相互帮衬,大家凑个份子,把“大事”办了。随礼也应时而生,它代表的是一种心意,也体现了团结一致,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精神。

如今人心不古,太多善于钻营的人,开始巧立名目,收各种礼。那么什么样的礼算是巧立名目?“升学宴”、“成人礼”、“就职宴”、“谢师宴”等等诸多千奇百怪的礼都算是巧立名目的礼。这样的礼越来越多,随礼的人负担越来越重。不随吧,抹不开面子;随吧,劳民伤财。

老话说,礼轻情意重。随礼,看的是情份,而非带来的礼。只是如今很多礼变了味,变得攀比,变得功利。当延续友谊的方式变成一种负担、无奈,只会让人越来越厌恶。所以不要随没意义的礼,助长歪风邪气。社交很重要,朋友很重要,倘若只是靠随礼来辛苦维系这种关系,倒不如舍弃。因为真正的友谊,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

二、不随有去无回的礼

《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礼尚往来,是对情谊的珍重和珍惜,只有这样,才能一直好下去。

人情往来,才能情谊绵长,然而当今社会,偏偏有很多人揣着明白装糊涂,习惯性占别人便宜,总是一副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心态。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很多时候,你待人以真心,别人却不会感激,只会理所当然的接受你对他的好,也从来不会有回报你的想法。等你认清他的真面目,一腔真诚被辜负的感觉,着实不好受。

不随有去无回的礼,不是斤斤计较,而是你的好,千万不要错付给不对的人。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你用心相对。人情往来本来就是相互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若是一方只想着索取,那么彼此的关系注定长久不了,这样的礼最好也别随,否则只会苦了自己。

三、不随点头之交的礼

古时候,有个李姓财主,生性豁达,乐善好施,朋友极多。许多受过他恩惠的人都叫他李大善人。穷秀才进京赶考,身无分文,但只要和他有过一面之缘,愿意为李大善人写几首诗词夸赞他,他便会慷慨解囊,给穷秀才凑足路费。十里八乡谁家有个红白喜事,李大善人就会差遣下人略备薄礼。逢年过节,给孤寡老人送吃送喝。点头之交的朋友遇到什么事,李大善人也会不计回报帮助。然而李大善人病逝那天,成天环绕他身边的狐朋狗友一个也见不到。人走茶凉,莫过于此。

我们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人,但真正需要维系关系的,只有生命中少数几个人。点头之交的礼,不必随。有人说,随礼是人情世故,哪怕是点头之交,也最好提前搞好关系,等到需要帮助的时候,才好意思开口,别人才会有帮你的可能。话是没错,可人性往往并非如此。当你有益于别人的时候,他也乐于给你锦上添花;当你身处人生低谷,这种点头之交是不会为你雪中送炭的。

重利的人往往多于重情的人,无论何时,都不要赌人性,也不要猜人心。人性赌不起,人心难猜出。所谓点头之交,不过是点到为止罢了。有交情,但不深。不必浪费太多精力在随礼上,在人情世故上学会做减法,少参与那些不重要的社交。

巧立名目的礼,不随,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有去无回的礼,不随,真心请你一定要给对的人;点头之交的礼,不随,要明白君子之交淡如水。做人,简单一点,真诚一点。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