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劝不醒的:强者自醒,弱者痛醒

发布时间:2025-11-06 14:01:12

作家路遥曾说过:每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觉醒的早晚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细细品味这句话,确实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那些成就非凡的人,往往在某些关键时刻能够顿悟。觉醒得越早,成长的速度就越快。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人很难被他人劝醒,要么自我觉醒,要么被现实痛醒。这自醒与痛醒之间的差异,往往就是强者与弱者的分水岭。

一、弱者往往需要经历痛苦才能觉醒

扁鹊三次面见蔡桓公,却始终未能说服他接受治疗。直到病痛显现,蔡桓公才恍然大悟,可惜为时已晚,连扁鹊都已逃往秦国。身体的疾病如此,思维的局限更是如此。

作家陈忠实在《蓝袍先生》中写道:人生许多道理,需亲身经历后才能醒悟,没有经历的事,别人再怎么说,总觉得蒙着一层纸。

安徽考生徐孟南的故事令人唏嘘。从小成绩优异的他,高中时却开始抵触学习。尽管家人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说,他依然我行我素,甚至在2008年高考时交了白卷。那时的他,觉得这是件很酷的事情。

放弃高考后,没有文凭的他四处漂泊,做过流水线工人、餐厅服务员、装配工,收入微薄,最艰难时甚至露宿街头。2010年在家人的安排下结婚,2017年又离婚。后来他在采访中坦言:“我在社会上这些年,脏活累活都干过,活得毫无尊严,甚至不如一条狗。”

正是这段艰难的经历,才让他真正醒悟,开始发奋学习。2024年,他再次走进高考考场。站在考场前,他说:“读书是改变命运的最佳方式,如果能回到过去,我一定劝慰自己好好考试,不留遗憾。”十六年的光阴,就这样在蹉跎中流逝。

北宋名相寇准的《六悔铭》说得好:

官行私曲,失时悔。富不俭用,贫时悔。

艺不少学,过时悔。见事不学,用时悔。

醉发狂言,醒时悔。安不将息,病时悔。

遇到急事才知道存钱的重要;被生活教训才明白读书的用处;生一场大病才懂得健康的珍贵......正所谓:心不苦,则智不开。不能自我觉醒的人,只能在经历痛苦后被迫改变。

二、强者往往能够自我觉醒

《周易》革卦有云:君子豹变,小人革面。豹子出生时毛发黯淡杂乱,但在换毛期,短短三天就能焕然一新。君子的觉醒也是如此,一旦抓住某个契机,就能由内而外发生蜕变。

宁夏农民作家康鹏飞曾分享他的故事。高中辍学后,他和几个同龄人成立了“江湖帮派”,干些偷鸡摸狗的勾当,成了当地有名的“大哥”。有一天,他顺手牵羊偷了一本书,闲来翻阅时,被《平凡的世界》中的一句话深深触动:“一个人一生中总有个觉悟时期,而这个觉悟时期的早晚决定了这个人一生的命运。”

接下来的几天,他完全沉浸在书中主人公的人生际遇中。他说:“我感觉孙少平比我困难多了,比我穷多了,为什么人家还能干,咱为啥就不行?”这次阅读经历让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他主动找到书摊主人认错,解散了帮派,开始踏实打工、读书写作。多年来,他累计发表文学作品十余万字,小说《夜班车》还获得了全国首届文学鲲鹏奖。

杨绛先生曾说:“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人生的觉醒,命运的改变,往往就在一念之间。抓住了,就能进步;错过了,可能就会堕落。

唐代诗人陈子昂,出身豪门,从小锦衣玉食,十七八岁还没正.经读过书。原本他可能就这样浑浑噩噩过完一生。但十八岁那年,他突然思考:自己的人生有没有另一种可能?于是他立志苦读,几年间博览群书,终成一代文豪,名留青史。

禅宗有一种施教方式叫“棒喝”,但也不是随便一棒子就能让人顿悟。只有当师父观察到弟子就差临门一脚时,在关键时刻给予点拨,才能促使其自我觉醒。如果一个人执迷不悟,再多的说教也无济于事。

正如那句老话: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不能自醒的人,也无法被叫醒,只能被现实痛醒。只是这痛醒的代价,可能是荒废的光阴,可能是羸弱的身体,也可能是平庸乃至悲惨的人生。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