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2种需求没被满足的人,注定会自卑、压抑,活得很累

发布时间:2025-08-05 12:55:11 复禾健康

你有没有发现,有些人明明很优秀,却总是自我怀疑?那些在职场上雷厉风行的精英,回家后可能对着镜子觉得自己不够好看;那些朋友眼中的开心果,深夜独自一人时却充满焦虑。心理学研究发现,这种矛盾往往源于童年时期两个关键需求的缺失。

一、安全感需求未被满足

1、不稳定的成长环境

经常更换抚养人、频繁转学的孩子,大脑会持续处于警.觉状态。这种状态延续到成年后,就会表现为过度担心人际关系,总在揣测"别人是不是讨厌我"。

2、情绪回应不及时

当孩子哭泣时得不到安抚,大脑会形成"求助无效"的认知模式。长大后遇到困难时,他们更倾向于自我消化而非寻求帮助,因为潜意识觉得"说了也没用"。

3、肢体接触不足

人类皮肤上有数百万个触觉感受器,婴幼儿时期缺乏拥抱等接触,会影响催产素分泌系统的发育。这类人成年后往往既渴.望亲.密关系,又害怕靠得太近。

二、价值感需求未被满足

1、过度强调"乖孩子"标准

总被要求"要懂事""别惹事"的孩子,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他们习惯性压抑真实需求,用妥协换取认可,导致自我价值感建立在他人评价上。

2、成就被忽视

考了98分只被问"那2分怎么丢的",这种否定式教育会让人产生"永远不够好"的错觉。即使后来取得成绩,内心依然有个声音在说"这只是运气"。

3、情感表达受限

"男孩不许哭""女孩要文静"等性别刻板印象,会阻碍情绪的自然流动。这类人长大后往往不擅长处理负面情绪,要么过度压抑,要么突然爆发。

三、重建心理健康的三个步骤

1、识别内在小孩的声音

当出现"我肯定做不好"等想法时,试着追溯:这是谁的声音?是父母当年的要求,还是自己真实的判断?区分过去和现在很重要。

2、建立新的体验

每天记录三件做得不错的小事,哪怕是"准时起床"这种小事。大脑需要积累新的成功经验来覆盖旧的负面记忆。

3、发展支持系统

寻找能提供"矫正性情感体验"的关系,比如会真诚称赞你的朋友。安全的人际关系是最好的心理修复剂。

那些童年缺失的需求,不是你的错,但修复它们是成年后的责任。心理学家发现,人类大脑具有终身的可塑性。这意味着,无论过去的经历如何,我们都可以通过有意识的练习,重新培养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从今天开始,试着做自己理想中的父母,给内心那个小孩最需要的理解和支持吧。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