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何不能站在我的角度理解我?”这是亲.密关系产生冲突时常听到的话,并且大概率会迎来对方相同的质问,“那你站在我的角度理解我了吗?”这样的对话一旦出现,沟通往往会变成指责。
再相爱的两人,彼此都是独立的个体,生活在一起必然会遭遇差异.性难题。一味追求一致,而非达成共识,往往会扼杀掉一段亲.密关系。
影视剧中的钟晓芹和陈屿就是典型案例。钟晓芹期待生活有更多浪漫,而陈屿是理性的性格,面对晓芹的撒娇,总是不解风情地拒绝了。两人各自都挺有生活情趣,但凑在一起却连一个小时都消磨不了。
生活方式和态度存在的明显差异,导致他们在婚后生活中矛盾重重。无数次争吵,在“互不理解”的指责声中伤害对方。晓芹在经历了失去孩子和生日被忽视后,终是彻底爆发,和陈屿离了婚。
人与人之间理解的深度,往往受制于表达与沟通的局限。亲.密关系中的两人一旦陷入追求一致性的较量,就会忽略了理解的重要性,总想争论谁对谁错,希望做出改变的是对方。表面看是两人在争对错,本质上是无法接纳彼此的差异。
本就在不同环境成长的两人,经历和认知必然存在差异,甚至可以说,是那些差异让彼此在最初互相吸引。但当关系亲近起来时,差异却被视作威胁。如何处置彼此的差异,关系到一段感情能否和谐发展。
过度追求一致会导致“假性亲.密”:伴侣为维持表面和谐,不断切割真实自我,最终演变成虚假的互动。当一方持续要求对方改变,关系天平会倾斜,违背平等原则更容易积压出怨恨。若是过度追求一致,无法构建共识,情感很容易消耗一空。
因此要建构共识——“虽然我们处理问题方式不同,但都重视关系的真诚成长“,这样才能让亲.密关系和谐发展下去。
有个女生是很随性的人,看到一片很有秋天感觉的草地会顺势躺下;出去旅行看到美丽风景会和路人干杯;看电影被情节感动会兀自流泪……起初她男友会觉得难为情,甚至想装作不认识她。可是就算起初不理解,她的男友从来没有要求过她,不许在公共场合做这些“莫名其妙”的事,而是尊重她的感受,帮她记录日常,甚至在后来理解了女生的有趣,陪着她一起做奇怪又可爱的事。
追求一致和建立共识是有差别的。追求一致是“你必须与我步调一致,和我有一样的想法、做一样的事”,而建立共识是“你可以和我不一样,我们尊重彼此差异,接纳这些不同带来的碰撞。”前者是强行重合的两个圆,后者是两个圆保持相交但各有空间。
唯有以爱为底色,直面差异,理解才可能超越理性的藩篱,并在共情中寻找联结的可能。
如何健康处理双方差异问题?有三个实用建议:
第一,认同差异的存在不会破坏关系。维持激.情需要30%的共同点+70%的差异.性体验。
第二,沟通时注意表达方式。遇分歧时可以这样说,“我们对这件事感受不同,这很正常,你可以说说你的视角吗?”,将“你怎么和我想的不一样”转化为“你的不同视角补充了我的盲区”。
第三,设置差异缓冲地带。根据情况划定“自主决策区”,有些不影响感情的事,允许对方独立决定。有时陷入僵持状态,可以先各自冷静,约定48小时后再讨论。适当创建“差异展示空间”,比如一周一次的夜谈会,允许对方畅所欲言,让彼此的心走得更近。
关系的本质不是消除差异,而是通过差异照见更完整的自己。真正的亲.密,是在共识的土壤上,让差异绽放出意想不到的生命力。保持“和而不同”的智慧,才能让关系在动态平衡中持续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