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形势下 共计有不少于106家公司和科研机构在研发

发布时间:2021-07-14 11:59:00

病毒载体疫苗原理与基因治疗相同,是利用不具有治病性的病毒作为载体,通过保护性抗原基因重组到病毒中,在人体产生疫苗,激活机体免疫反应获得免疫力。病毒可以在人体特定部位或器官表达抗原,且本身具有免疫原性,能激活免疫反应。病毒载体疫苗基因递送效率高,但对载体的选择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对病毒载体的操作和生产也有严格的规范要求。

通常选择的病毒载体,一种是复制缺陷性病毒载体,病毒保留了完整的结构和感染力,但自我复制功能丧失,需要特定转化细胞或辅助病毒等的帮助进行繁殖,从而使人体产生有效免疫力;另一种是有复制能力的病毒载体,它们可作为外源基因的载体而保持自身传染性。目前,用作载体的病毒主要有腺病毒和痘病毒等,以及利用已经获批上市的减毒流感疫苗作为载体。

目前应用最成熟的是腺病毒载体,对腺病毒载体的改造已有充分研究,腺病毒载体基因组稳定,宿主范围广,不整合到人体基因等优点。在产能上,也可以通过293细胞培养易于实现产业化。但腺病毒是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人体普遍存在腺病毒的中和抗体,这些预存的中和抗体会降低腺病毒载体疫苗诱导的免疫反应;同时,腺病毒传染性极强,载体制备时需避免腺病毒引起的隐性感染,是腺病毒载体疫苗研发中面临的问题。

目前世界上获批的病毒载体疫苗,有天津康希诺的以腺病毒5型为载体的埃博拉疫苗在中国获批,和MERCK的以VSV为载体的埃博拉疫苗在FDA获批。国内有多家符合GMP标准的CMO企业可以生产。

5. 核酸疫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