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恐症在中医上叫什么
发布时间:2025-07-07 11:00:00
发布时间:2025-07-07 11:00:00
惊恐症在中医上称为惊悸或怔忡,属于情志病范畴。中医认为该病与心胆气虚、肝郁化火、痰热扰神等因素有关,临床常用安神定志、疏肝解郁、化痰清热等治法。
惊悸指因突然受惊导致的心神不宁症状,表现为心悸易惊、坐卧不安。中医认为心主神明,突发惊吓会扰动心神,导致气血逆乱。治疗以养心安神为主,常用方剂包括安神定志丸、朱砂安神丸等,针灸可选内关、神门等穴位。
怔忡指持续性的心慌恐惧状态,多由长期情志不畅所致。肝气郁结可化火扰心,痰湿内阻亦会蒙蔽心神。治疗需疏肝解郁配合化痰开窍,代表方剂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温胆汤等,可配合太冲、丰隆等穴位调理。
中医认为胆主决断,心胆气虚者易受惊恐。这类患者常见气短乏力、善太息等症状,治疗需益气镇惊,常用方如酸枣仁汤合甘麦大枣汤,食疗可选用莲子、龙眼肉等宁心食材。
长期情绪压抑会导致肝气郁结,郁久化火则出现烦躁易怒、眠差多梦等表现。治疗宜清肝泻火,方选丹栀逍遥散加减,配合菊花、夏枯草等清肝药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痰湿体质者易出现胸闷痰多、噩梦纷纭等症状,痰热上扰可致惊恐发作。治法需清热化痰,常用黄连温胆汤配合竹茹、远志等药材,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厚味。
中医调理惊恐症强调情志调摄与体质改善并重。建议保持规律作息,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饮食可适量食用百合、茯苓等安神食材。发作时可通过按压劳宫穴、深呼吸等方式缓解,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日常注意培养豁达心态,避免过度思虑,逐步建立对恐惧刺激的适应能力。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