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双相情感性障碍

发布时间:2025-06-04 07:05:44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以情绪极端波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交替出现。该疾病可能由遗传因素、脑化学物质失衡、环境压力、生物节律紊乱、童年创伤等因素引起。

1、遗传因素:

家族史是双相障碍的重要风险因素,一级亲属患病风险比普通人高8-18倍。特定基因如ANK3、CACNA1C等与情绪调节相关,可能通过影响神经递质传递增加患病概率。建议有家族史者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

2、脑化学失衡:

多巴胺、血清素等神经递质水平异常是核心病理机制。躁狂期多巴胺过度活跃导致兴奋,抑郁期血清素不足引发情绪低落。功能性核磁共振显示患者前额叶与边缘系统连接异常,影响情绪调控能力。

3、环境压力:

重大生活事件可能触发首次发作,如失业、离婚或亲人离世等应激源会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长期皮质醇升高可损伤海马体。约60%患者在首次发作前6个月内经历过重大心理创伤。

4、生物节律紊乱:

睡眠觉醒周期失调既是症状也是诱因。褪黑素分泌异常导致昼夜节律破坏,时差、倒班等外部因素可能诱发躁狂。光照治疗对季节性发作型患者有显著调节作用。

5、童年创伤:

儿童期虐待使患病风险增加4倍,情感忽视会改变压力反应系统的发育。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共病双相障碍的比例达16%,早期心理干预可降低发病风险。

保持规律作息对稳定病情至关重要,建议固定就寝时间并避免夜间强光照射。地中海饮食模式富含ω-3脂肪酸,可减轻神经炎症反应。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能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分泌,瑜伽和正念训练有助于情绪调节。锂盐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避免高钠饮食影响药物代谢。社会支持系统是长期康复的关键要素,家庭治疗可改善患者人际功能。出现自杀意念或严重功能损害时应立即寻求精神科专业帮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